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新辣招加息升溫 買樓不宜急

香港樓價自今年3月起續升。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編製的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在3月至9月間大幅升達8.9%,反映樓市的熾熱情況。

然而,我預期樓價在短期內會轉升為跌,這是由於政府最近提高了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以及預期美國加息的步伐會加快。而樓價的跌幅將視乎地產商推出新盤的速度。

為遏抑投資需求以冷卻樓市升勢,政府在11月初推出新的調控措施,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上升至交易額的15%,而首次置業以及於買入第2個住宅後半年內賣出首間物業的本港永久居民則不受新政影響。

餘貨單位開始減價

由於此前細價樓的印花稅稅率相對大價樓的為低,因此新政會使細價樓的印花稅稅款增幅相對較大。除了交易額的15%印花稅外,內地買家也要給買家印花稅(交易額的15%)。這意味着內地買家需要繳付交易額的30%的稅款。

由於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新措施將令二手盤供應、投資客和內地買家大減。供求會由將推出新盤的地產發展商和上車客決定。據報,新措施推出後,住宅成交量大減,但整體樓價變動不大。有地產商開始將餘貨單位減價或提供稅項回贈給買家。

有報道指僅在荃灣西有3個共涉2,900多個單位的新盤在短期內會推出市場。相信這次推售樓盤的反應將成重要的後市指標,會對地產商未來的推新盤速度有所影響。另一決定地產商的推新盤速度相信會是未來利率走勢。自11月初特朗普當選後,美國國債息率大幅上升,反映加息預期升溫。背後的原因是,市場預期特朗普上任後推行的政策如減稅、大增基建投資等,將令通脹上升及政府的借貸增加。

上車宜多觀望一季

如果美聯儲如市場預期般加快加息步伐,基於香港實行聯繫滙率制度,香港也要跟隨加息,香港的按揭利率因而要上升,這會減弱購買住宅的需求,以及提高地產商的借貸成本。相信手上有較多將推出市面的樓盤的地產商有較大的動機加快推售新盤,到時候將會考驗市場的承接力。綜合上述各種因素,我認為打算上車的人應觀望多一季才作決定。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6年11月30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打工仔提升競爭力 進修有其法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初舉行。如果特朗普最後當選,全球政經形勢恐怕會有很大的變化。

這是因為他提出不少被認為是激進的政策主張,例如大幅提高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如果最後能成事,中國的出口將受到重大的打擊,相信中國和香港經濟因而受累。作為打工仔的我,到時恐怕也會深受其害,自己因而要面對形勢急劇轉變的大挑戰。

跑對方向比速度重要

幸好,根據最近的民調結果,特朗普當選的可能性較低,所以目前不用太擔心。不過,即使如此,基於身處的企業正受到新經濟企業的衝擊,自己在努力學習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術,以迎接工作上的潛在轉變。現在面對的問題是,想學的東西太多,時間卻有限,學習的進度緩慢,影響了功課和考試的成績,自己因而感到有壓力。

然而,想深一層,學習的原始目的是提高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以賺取金錢,用來支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現在卻是為了學習,自己的生活質素卻大幅下降,好像不太值得。

最近看到一本書名叫「跑對方向,比跑的速度更重要」。作者在書中談到:「對的方向,用走的也會到達;錯的方向,用跑的也不會到。」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所以學得慢不要緊,重要的是開始了學,最終也會學完。總之,不要因學得慢而為自己帶來壓力。

可學習變化較少科目

話雖如此,學得慢的問題仍存在。例如有機會因學得慢而把握不到新工作機會。面對環境轉變,公司很可能要開展新業務,自然需要人手去運作,但未必有資源去增聘員工,故很可能會調動現有人手去做。學得不夠同事快,自然會錯失這些機會。

再者,現在的周期變得很短,若我們花長時間學某種技術,學完後擁相關技術的人才可能已供過於求,對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沒多大的幫助。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可考慮避重就輕的選擇知識變化較少和有較固定需求的科目來學習。我自己目前的選擇是英文。語言不像科學和工程這些常有新知識出現的學科,其相關知識相對穩定不變。所以,只要肯花時間,應可學完某一種語言主要的知識。

當然,我們不應忽略人工智能急速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報道說,最近內地有傳媒用人工智能報體育賽事。因此,我們學習的終點應是人工智能未觸及的領域,例如是撰寫分析性的文章。

總的來說,面對環境變化,我們可以不斷學習以回應,但又不要給自己壓力。學得慢也不要緊,只要選擇知識變化更少的科目來學習,最終也會學完。

(刊於2016年10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如何靠藍海策略避開激烈的競爭?

今屆立法會選舉隨着9月4日投票完結而結束。過去幾個月,立法會候選人進行密集的選舉活動,包括在街上派傳單、寄入屋郵遞、參與選舉論壇等。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選舉論壇中候選人與候選人之間對答環節中,出現很多同是反建制陣營但不同政黨背景的候選人互相攻擊,而攻擊用詞也很猛烈。

相同陣營候選人 也互相攻擊

為甚麼會有這樣情況出現?相同陣營的人不應該是要維持友好關係嘛?否則的話,日後大家在議會裏可如何合作去投票、拉布等活動?對於這現象出現,我想到的解釋是,這屆立法會選舉競爭太激烈。今屆地區各選區都有很多候選人參加,導致不少人支持率較低,難以肯定自己能穩奪立法會議席。

面對競爭激烈市場,付出和回報容易不成正比。避開競爭激烈的市場是其中一個可考慮策略,也就是說,做一些沒太多人做的事情。曾看過一本名為《藍海策略》的書,這書提出與其跟對手作割喉競爭,企業更應打造「藍海」--嶄新而未被開發的市場空間。而當中關鍵在於提供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而市場上是沒有其他供應商。例如有一馬戲團竟廢掉動物表演,而引進舞台劇場表演,成功創造「藍海」。

免割喉式競爭 做人所不做者

若要將「藍海策略」引用到立法會選舉上,其中一個方向是靠強調處理一些沒有其他人理會的議題去吸納支持者。今次選舉中,朱凱廸能成為地區直選票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他敢於挑戰「官商鄉黑」這不太多人敢碰的議題。也許,有志於參與下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朋友可開始思考探討甚麼議題,以創造「藍海」。

現在職場競爭激烈,找一份好工作也不容易。若要將「藍海策略」引用到職場上,其中一個方向是從事新工種;這樣做的好處是面對較少的競爭者。不過,從事新工種的薪金很有機會較自己目前的為低。因此,作這轉變很可能要立時付出金錢上的代價,更可能面對適應不良問題;但走這條路的好處是可避開割喉式競爭。在某些情況下,你和競爭對手是處於「你死我亡」競爭局面。若輸掉了,任何一方就會失去一切。相反,執行「藍海策略」可避免大敗的情況出現,從而保障自己的生存。

(筆者將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若有興趣可發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6年9月19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效票王藍海戰略 打工仔要走位》)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如何將捉精靈的經驗用在工作上?

手機遊戲Pokémon GO在7月底時登陸香港。自此以後,我們可見到不少人在街上或公園裏拿着手機捉小精靈。看來他們可從玩這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即使是早前香港掛起八號風球,人們對捕捉精靈的熱情也沒有太大的減退。據媒體報道,在8月1日掛起八號風球的那天晚上約8時,仍有約二、三百人聚集在摩士公園捕捉小精靈,可能是因為該公園常出現稀有的小精靈。

工作只為賺錢 難有動力上班

相對之下,大家對上班的態度就冷淡得多了。記得在掛起八號風球的那天,筆者很多朋友流露着希望第二天仍掛着八號風球的情緒。這樣的話,他們就不用上班。其實,這反映了很多人都不太喜歡上班。

同樣是要付出努力,為何那麼多人都想捉精靈,卻不想上班?也許是因為玩家很喜歡獲得因捉到精靈的成功感。相反,大家上班時不僅難以獲得成功感,還很可能要面對不少挫折,例如因達不到上司的要求而受到批評。

無論如何,這次捉精靈的熱潮反映了很多人不是討厭做事情,而只是不喜歡上班做事。為了生活,大多人都需要上班。因此,我們要令自己不那麼討厭上班。例如我們可努力嘗試找尋上班的意義。

視工作如捉精靈 賦予意義

你可能會說,自己工作的唯一意義是賺錢。然而,我認為,抱這種想法不會令自己有動力上班,因為你仍是不喜歡上班,而只是想獲得因上班而得到的回報。所以,我是指大家要找到賺錢以外上班的意義。當我們意識到工作的意義,我們才會有動力上班。因為我們上班所做的事情,不再只為老闆而做,也是為自己而做。

根據玩Pokémon GO的經驗,我們很喜歡捉到精靈的感覺。其中,有些精靈是很容易捕捉的,容易取得成果也許是我們喜歡這遊戲的另一原因。應用這經驗在我們上班的工作上,就是要定義工作上容易捕捉的「小精靈」,然後從捕捉它們而得到快樂。

至於甚麼是工作上的「小精靈」,就要考驗我們的想像力和智慧。這可能是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小考驗。例如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小工作。

工作量大重複 或須真正放假

話說回來,不喜歡上班的另一大原因很可能是工作量大和重複性強。有不喜歡上班的感受可能是一個叫我們要休息的訊號。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放假,讓自己作完全放鬆的活動,使自己可以有一段時間忘卻工作,以嘗試找回悠閒的心情。

(筆者已將過去7年的文章結集成一本電子書,如果你有興趣獲得一本,可以發電郵到這地址:likhangw@gmail.com提出。)

(刊於2016年8月15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讓工作開心 捉精靈有啟示》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

大家好,筆者已將這個網誌過去7年的文章結集成一本電子書,如果你有興趣獲得一本,可以發電郵到這地址(likhangw@gmail.com)提出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打工仔可如何在大變革年代求生?

上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出現這現象主要原因相信是:受英國脫歐影響的不止是英國,而是整個歐盟。

一些意見領袖更擔心,會有愈來愈多國家以公投去決定是否脫歐。我認為,這不是杞人憂天的想法。畢竟,減少國與國之間人口和貨物流動的主張愈來愈有市場。例如反移民的特朗普(Donald Trump)便由冷門變成代表共和黨出選美國總統的參選人。我認為,這反映有一定數量的人對現實情況很不滿,希望制度有很大改變,甚至不惜為此而玉石俱焚,反正他們認為自己是現時制度下的受害者。因此我預期,我們所處的世界將走向大變革時代。

作為企業,面對劇變的世界,依靠高槓桿去追求長期回報的經營手法風險大增。有一類企業須向銀行借一大筆錢作大投資來賺錢。潛在問題是:負債已確定,但回報沒想像般確定。例如這次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英鎊兌美元即時重挫。若企業借美元用來投資英國資產,便要面對以美元計算預期回報大跌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着重低槓桿和短期回報的經營手法是較合適的。

裁員風險增 無必要勿買樓

面對劇變世界,人也應保持低槓桿,及着重短期回報。畢竟被裁員的風險比之前大,若不幸失業,還款能力會大減。所以在非必要下,還是不要買樓(當然若樓價大跌而自己財力許可,也應積極考慮置業)。

為了提高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我們要改善自己從事現有職務以外的工作的能力,使自己得到新工作機會。面對環境轉變,公司很可能要開展新業務,自然需要人手去運作,但未必有資源去增聘員工,故很可能會調動現有人手去做。

我們要變得更有彈性,有能力幹未曾做過的事。第一步是要學習新技能,我想強調的是,所學新技能要在短期內對自己有用,否則不應學。學成後,自己可不斷實踐,以改進技能。否則,學過新技能容易會隨着時間而流失。

現在我甚至認為,到大學去讀一個兼讀碩士課程所需時間可能太長了。由於世界變得很快,我們難以預計幾年後讀完那門碩士課程所獲得知識和技能,是否仍能配合當時自己事業發展的需要。

靈活用技能知識 應對新要求

反而,我們可考慮多讀短期課程,以保持彈性。面對變化需要,我們可隨時修改進修計劃。要實踐這策略,我們可探索網上課程。傳統課程多是在指定日期開學。若錯過了,我們也許要多等幾個月才可上課。但在這時代,我們不能等那麼多時間。相反,很多網上課程就沒有這限制,可隨時開課,可按個人時間及學習進度完成此課程。

快速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只是應對大變革時代的其中一個策略。最理想做法其實是,能想到怎樣用現有技能和知識去面對工作的新要求。但這種彈性是筆者所欠缺的,所以只有盡力而為,再配以快速學習的做法去幹新事情。

(刊於2016年7月15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多讀短期課程 大變革年代求生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打工仔可如何應對香港經濟逆風?

今年5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的文章。有鑑於《人民日報》是一份很重要的官方報章,如此大篇幅的刊登一篇文章,很可能意味文章的內容是代表領導人的最新想法。

內地L型增長 港經濟恐也轉差

其中文中談到:「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基於中央政府能掌控國家的大量經濟資源,例如可透過增減固定資產投資、調整銀行利率等措施去影響經濟增長。因此,如果領導人真的想內地經濟在未來幾年呈現L型增長,我相信這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如是者,未來幾年香港經濟情況應不會好。畢竟今年第一季香港GDP按年實質增長是0.8%,為2012年第二季以來的最低水平。

所以,我相信企業今後幾年的重點是大幅削減成本。對於這方面的經驗,UNIQLO創始人柳井正在其著作《永遠懷抱希望》有以下的分享:「降低百分之五的成本,只是維持現行降低成本的做法。若要一口氣削減高達三成的成本,就必須從根本問題重新思考企業的策略。」我很同意他的想法,如果將之應用到個人謀生的層面,我們就是要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策略。即例如我們不是嘗試將現有工作做快一點,而是考慮放棄不做甚麼工作。

削成本總有盡頭 海外覓增長

然而,削減成本總有盡頭。企業始終要擴張業務。若到時整體需求疲弱,那麼為客戶降低成本的產品或服務很可能大有市場。正如有報道指內地製造業企業對工業機械人的需求很大,相信是由於內地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用機械人長遠來說會減低企業的成本。所以我認為大家要思考的是,自己工作的部門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可如何滿足客戶降低成本的需要,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

除此以外,我預計企業家另一步很可能是進軍海外市場。由於本地市場需求可能會維持不振,若企業只在本地發展,未必有太大的成長空間。為了尋求增長,相信愈來愈多企業會努力進軍海外。所以,具備到海外工作的實力很可能愈來愈重要。有人力顧問指,企業在挑選外派對象時,除了其過去的工作表現外,外語溝通能力、人際能力、異地環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也很重要。看來,不斷改善上述能力就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事。

(刊於2016年6月6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迎香港逆風 打工仔放眼海外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傳統紙媒可如何依靠作簡單明確的舉措而推動轉變?

最近個多月,曾風光一時的《太陽報》及《FACE》分別停刊。上月底,創刊僅半年多的《E週刊》也傳出裁員一半員工的消息。看來現在經營紙媒實在很不容易。

相信有不少人認為,傳統紙媒應轉向網上發展,甚至放棄紙媒業務,成為純粹的網媒。然而,也有人認為,目前香港已有很多網媒,但大多都不賺錢,因未能將點擊率轉化成收入。若傳統媒體在這時候放棄紙媒業務而將資源全力放在網上業務,很可能只會立刻令收入大減。但據知也有媒體另有打算,準備進軍補習行業,在報章上提供筆記和在影片分享網站上載補習老師的上課影片。

選項太多 易造成決策癱瘓

我認為,現在難以定論紙媒應向哪個方向發展,大家仍在摸索中。但無論如何,紙媒都是要作出重大改變。但問題是,作改變真的很不容易。

最近看了一本名為《Switch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的書,因而對如何作出改變有了新的啟發。一開始想作改變的時候,你很可能想到很多不同的做法,而會猶豫哪個做法才是最有用。對此,這本書談到選項太多會造成決策癱瘓,所以制定關鍵舉措是非常重要的。當有太多的選擇時,自己容易舉棋不定,加上惰性,很可能會用回原先的做法。

改變從簡單明確舉措開始

甚麼才是關鍵的舉措?根據這本書的提議,舉措一定要很簡單而明確。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談到有兩位教授觀察到西弗吉尼亞州兩個社區的居民飲食習慣不健康,因此他們想說服當地人接受更健康的飲食習慣。然而,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這舉措很不明確,畢竟吃得更健康有數之不盡的方法,例如可多吃穀物少吃肉、吃維生素、改喝無糖可樂等。

最後,那兩位教授想到了一個很簡單明確的方法,就是建議當地人不喝全脂牛奶,而改喝脂肪含量低於1%的脫脂牛奶。這是因為大部分美國人都喝牛奶,而牛奶是典型美國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最大來源。根據他們的推算,改喝脫脂牛奶可將飽和脂肪的攝取量降到美國農業部建議的數值。

後來,那兩位教授運用當地媒體做了兩周的廣告,以鼓勵當地人改喝脫脂牛奶。在舉行宣傳活動前,低脂牛奶在當地的市場份額是18%,活動後則增加到41%。而6個月後,低脂牛奶的市場份額則保持在35%,反映這信息明確的宣傳活動很有效。

刊登小說旅遊 讀者價值增

受這例子所啟發,我認為傳統紙媒要考慮作的關鍵舉措應是:向讀者提供目前市場上是要收費的資訊。一份報章的售價不貴,已提供新聞和專欄文章,若能提供市場上受歡迎的讀物如教科書、旅遊書、漫畫、愛情小說、保健養生食療等內容,將大大增加其對讀者的價值,因可為讀者節省開支。

其實目前不少報章已提供一部分上述談到的主題內容。以旅行資訊為例,有些報章分出一版刊登旅遊相關的文章。但一版的資訊量實在太少,不足以幫助讀者籌劃一個旅程。可考慮的是,將介紹一個城市的旅遊資訊分多日連載,而這些內容是不會被上載網上,讀者必須付出金錢才可購買相關資訊。

這其實不是甚麼創新的招數,《明報》在50多年前就有每天連載金庸所創作的武俠小說。據說,不少人為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每天都買《明報》。也許報章可考慮邀請受歡迎的網上小說作家如向西村上春樹、薛可正等為其撰寫小說,以作獨家刊登之用。

(刊於2016年5月17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從連載金庸小說 看紙媒出路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打工仔可如何應對AI威脅?

最近,谷歌的人工智能電腦AlphaGo和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展開圍棋大戰,引起世人的關注。AlphaGo最後以4比1大勝李世乭。這意味着電腦藉着深度學習,可以發展出厲害的用棋決策。也許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能電腦可用在實際生活,助解決目前只靠人類才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很多工作可能不再需要由人來做,由人工智能電腦做就可以了。

時間精力有限 從小處改

我認為,長遠來說,人工智能電腦的快速發展很可能會為打工仔造成危機。這就像20多年前電腦開始普及,而令一些職位消失的情況相似。可以想像,從事講求理性的工作的打工仔會較容易被人工智能電腦所取代。所以,我們很可能要轉型。我認為,最困難是如何落實轉型。特別是人到中年,很多事情要兼顧,很難使出精力作出改變。缺乏精力去作改變,我們只好由小處做起,以少用精力為原則。

假設自己已鎖定轉行的方向,我們可着手學習相關的知識。若沒有精力到學校上課,我們也可以買書或上網自學。若一定要到學校上課才行,我們也可以選擇讀較輕鬆的課程,總之就是令自己培養起學習習慣。若自己已學習了一段時間而仍有興趣,就可加大學習的深度,及花更多時間在相關學習上。若自己沒興趣,那就不用改變,維持目前的學習進度就是了,不要迫自己去學得更快更多。我們寧可探索其他類型的工作。這做法背後的理念是:我們要珍惜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若花太多時間在自己不太感興趣的項目上,只會消耗精力,可能會得不償失。

要改變自己,我們也可透過回顧自己曾做而現在沒做的事情中去找靈感。也許我們可找到值得重新再做的事情,這或許為自己將來要轉做甚麼工作帶來啟示。這做法是受喬布斯11年前在史丹福大學發表那篇著名演說所啟發。在那演說中,他分享了一個關於串連點滴的故事。他談到當年造出的第一部Macintosh電腦就有着優美的字體,是與他從大學退學後去上其感興趣的書法課很有關係。他回顧說,如果他沒有退學,就不會上那書法課,個人電腦現在就可能沒載有那些優美的字體。當他在大學時,他當然無法預見這些點滴最後會連結在一起。但當他事後回顧,就發現這連結是非常清楚了。

我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當然不能期待自己能如喬布斯般做出改變世界的事情。然而,也許我可以像喬布斯般將點滴連結在一起。而我可以更進一步,盡力去將現在和過去的點滴連結在一起。

(刊於2016年3月29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打工仔求變 才能戰勝AI威脅》)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打工仔可如何應對突破性科技的威脅?

去年11月,大型網上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在美國西雅圖開設了第一間實體店。最近更有網上傳言,亞馬遜有計劃將實體店增加至400間。

雖然傳言未經證實,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我認為,進攻實體市場將會是現時在網上賣貨的亞馬遜一大重要戰略。以圖書銷售為例,現在亞馬遜已是網上的市場領導者。若要成為消費者買書的主要渠道,亞馬遜必須將傳統綫下書店的主要營運者剷除。這樣的話,亞馬遜的議價能力會大大增強。

新企業崛起 搶佔市場

例如亞馬遜從出版社或批發商採購圖書時,可爭取到較便宜的價格。另一方面,假設亞馬遜已成為圖書零售的綫上綫下市場上的主要領導者,消費者沒有其他類似的選擇,亞馬遜大可提高圖書的售價而其銷售量相信不會大跌。

其實亞馬遜的發展有點像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的名作《The Innovator's Dilemma》所談到的很多新企業的發展模式。當某一類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上出現新技術,很可能會使市場的形勢改變,而一些新企業會崛起。一開始的時候,新企業藉着善用突破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推出新產品或服務。根據書中所說,通常突破性科技所設計的產品功能都及不上當時市場上主流產品的性能,但有某些邊緣客戶重視的特色。

這類產品通常比較便宜、操作簡單、體積較小、容易使用。突破性科技的產品在推出時,在主流市場上不太受歡迎。然而,隨着其後突破性科技產品的性能獲得提升,它們有機會變得極具競爭力。出現這情況的話,原來主流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便大跌。而當生產主流產品的企業發現這威脅時,可能已太遲了,難以作出反擊,以至重新搶回市場份額。

威脅主流企業 掀裁員潮

我認為,對實體零售書店而言,網上書店就是突破性科技。而對傳統媒體而言,網媒就是突破性科技。如將這概念引用到政治圈,相信對傳統泛民主派而言,部分本土派提出的勇武思想很可能就是「突破性科技」。

對於打工仔而言,其中一大挑戰是所從事的企業因受到突破性科技設計的產品或服務的威脅而收縮業務,繼而裁員。所以,打工仔應認真思考如何應對這類產品或服務的挑戰。

我認為,打工仔可考慮做一些與突破性科技有關的小項目。例如從事傳媒的朋友,可嘗試成為一個博客或YouTuber;而受僱於傳統零售店的朋友,可嘗試在淘寶上開網店。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深刻地認識突破性科技所設計的產品或服務,從而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刊於2016年3月9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掌握突破性科技 打工仔才能贏》)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在夕陽行業工作的打工仔可學習什麼技能?

根據媒體傳聞,最近內地一些主要快遞物流業企業如順豐速運、德邦物流等開始裁員。傳聞未經相關企業所證實。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些傳聞的流出可能是意味着快遞物流業企業正開始收縮業務。

朝陽行業產能剩 易裁員

受惠於網購的急速發展,近幾年快遞物流業擴張得很快。所以我本來認為,快遞物流業是很有前途的行業。如果自己從事的是處於夕陽的行業,可考慮轉行至朝陽行業。然而,現在我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朝陽行業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面對急速增長的需求,朝陽行業的企業的領導層容易對前景的判斷過於樂觀,因而大舉擴張。另一方面,會有愈來愈多競爭者加入這行業。盡管朝陽行業的需求增長得快,但供應增加得更快,造成了供過於求的現象。當出現了這現象時,企業便要裁員,剛轉行而欠缺競爭力的從業員便容易成為被裁的對象。

因此,若你從事的企業是在夕陽行業,單是轉行很可能解決不了謀生的問題,因為自身的競爭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加強自己的可轉移技能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對於在夕陽行業的生存有幫助,又可以當我們在日後轉行至朝陽行業時將這些技能運用。

可轉移技能種類有很多,包括溝通技巧、管理技巧、研究技巧、人際技巧、自我管理技巧、語言能力等。我們應根據自己性格、優點、經驗等去決定集中操練哪種。然而,很多人都擁有這些可轉移技能,但這些可轉移技能難以量化,面試人實難檢驗你的可轉移技能的高低。

學數據分析 掌大勢機遇

我認為,大家應花時間訓練一些能顯出與別人不同的可轉移技能,例如學習一種少人懂得的外語。而大家特別可考慮學習數據分析的技能。因為隨着愈來愈多行業着重應用大數據,相信很多行業都要增聘有數據分析能力的人。第一步可能就是學習一些統計知識,然後是學習數據分析的軟件如R、Matlab等。下一步就是開展一個小項目去累積經驗,運用剛學習到的技巧去分析數據。藉着參加一些數據分析的比賽,我們可得到大量數據,然後將之分析,操練數據分析的技能。

其實,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的方向和方法有很多,最關鍵還是自己肯去開始做,以及持續去做。我們應選擇做一些對自己誘因大的項目。這些誘因很可能是興趣大、回報高、容易做等。而這就涉及了對自己的了解,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對項目難度的判斷了。

(刊於2016年1月30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打工仔思轉型 無懼夕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