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在環境轉差的背景下,80後可如何自強?


曾有傳聞,前特首董建華在任期間是不閱讀報章的。當時我不明白為何他會這樣做。不過,過了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許明白了,因為自己也愈來愈不想閱讀報紙了。

負面新聞多 港不及從前?

最近我發覺,看報只會對自己的心情造成不良的影響。近期報章頭條新聞如湯顯明事件、張震遠事件、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事件等,對於我來說,其實都是指向一個結論:就是現在的香港沒有從前般好。

以湯顯明事件為例,一個廉政專員竟然會作超支酬酢的行為,令人懷疑廉政公署是否仍堅守其肅貪倡廉的使命。而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事件則反映出,在行業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僱主為減低開支,將工種外判,外判商的員工處於不利的談判位置。

上述事情跟我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感到宏觀大環境在轉差,心情總不太好。有時我會想到,自己也許有機會遭遇到一些事而成為受害人。當然,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率有多大,我永遠不知道。

自己心情不好是因為感到很無力,然後作出很多負面的思考。作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到目前為止,我仍是認為香港是一宜居的地方。在香港生活要面對很多問題如居住成本高、空氣質素差、工作壓力大等,但我都習慣了。而且香港也有很多優點,例如就業機會多、稅率低、治安良好、奉行法治、政府廉潔等。然而,如果上述問題持續惡化,而優點逐漸消失,最終會到達臨界點。

廉潔法治 光環漸退色

面對如此時勢,我想到的出路是,訓練自己不會對那些與香港相關的新聞有任何感覺,並將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努力改進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雖然外在環境不斷變差,但如果自己的條件持續改善,自己的生活仍會過得比從前好。因此,我要努力賺錢,省吃儉用,並藉着香港低稅的特點,盡快累積資本。

另一方面,我要多做運動、早睡早起、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以保持身體健康。更要全力地專注於今天的工作,不想明天的事。明天的事明天才想。因為只有今日的所作才對明天的生活產生作用,而為明天而擔憂只會拖累今日的自己。

況且,香港這樣下去,早晚會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爆發大危機,到時局面應有所不同,就像2003年那次一樣。到時重新再作評估和打算還未遲。

原來,不再關心社會就是我對大環境轉差的回應,反映了自己比從前自私了。從前一向認為,一個理想的公民應該要關心社會。不過,人愈大,就愈感受到,對比各方利益集團,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更何況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自我感覺不太良好也沒有辦法,做好自己是我能想到的回應這時勢的可行之道,而另一可做的是多關心身邊的人。

(刊於2013年6月18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香港環境轉差? 80後更要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