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窮人應如何投資?


港大教授周永新及其團隊最近發表其就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向年滿65歲長者每月發放3,000元老年金。報告同時建議開徵一項新稅種,名為薪俸老年稅,所籌集的稅收用以支付老年金給現時的長者。

如果這政策建議最後獲落實,我的父母會受惠於這政策。不過,作為80後的我,大概要在30多年後才會受惠於這政策。而且,由這政策落實起至我年屆65歲的幾十年間,稅負會比前大增,因而令可支配收入減少,意味着資產增長會減慢。而這政策為我帶來的好處是,在我退休時會多了來自老年金的收入。然而,即使這筆3,000元的老年金未來會隨着通脹而調整,這筆收入應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結論是:我們仍是要努力在退休前累積資本,特別是報告推算老年金會在2041年即我年屆65歲前有「爆煲」危機。

只是,近年自己不能在投資方面賺取有意義的收入,也不期望薪金在未來再會有高增長,使我不得不檢討自己的理財方法。

富人高風險投資 窮人難學

有人說,要賺大錢,一個主要方法就是將所有資本冒險投入一些風險資產,以博取高回報。

然而,想深一層,這方法是否我這類沒有擁有房子的「窮人」所能學?畢竟,窮人和富人所面對的處境的不同是:窮人不太能容忍大的投資損失,因為會削弱了自己僅有的資本,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質素。相反,富人有雄厚的資本,就算投資出現損失,仍有力維持生活開支。

這令我想起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著名電影《Moneyball》所談及的道理。電影故事講述,奧克蘭運動家這小球會在球隊總經理比利的帶領下如何取得傑出成績。劇情談到,球會面對球星被大球會挖角,但班主卻拒絕增加預算。面對這困境,比利認為,他們要有與別不同的想法。因為他們不能像大球會般,花巨資挖角優勢球員加盟己隊。他們面對的真正問題其實是,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拼,小球會只會持續地被大球會搶去其陣中最優秀的球員。他們要做的是,如何靠廉價球員去建立一隊有力爭冠的球隊。

《Moneyball》啟發 覓「潛質」投資

受《Moneyball》故事的啟發,我認為窮人在投資上不應冒太大的風險,因為輸不起。窮人要定的目標應是:如何在不太冒險情況下爭取投資回報。當然,這很可能意味着潛在回報不會高。畢竟,傳統投資智慧告訴我們,潛在回報愈高的投資機會,風險亦會愈高。

也許,這就是《Moneyball》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在2002年的球季,奧克蘭運動家球會依靠着一支球員總薪金遠比大球會的為低的球隊,創了美國聯盟史上最長20連勝紀錄。其成功的關鍵是,比利使用了一套尋找物超所值的球員的方法。同一道理,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套尋找低於實際價值的投資機會的方法,也許有機會在不太冒險情況下爭取理想的投資回報。

事實上,比利選擇球員的方法改變了我的一些原來關於投資的想法。不過,篇幅所限,下次再談。

《Moneyball》(Official 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1R-LwHbld4

(刊於2014年9月8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莫靠退保 青年須投資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