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借鑑中興危機 企業須察致命威脅

美國商務部上月宣布對內地大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00763)作出制裁,禁止美國企業在7年內向中興銷售零部件。

盡管事態近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Twitter放話中看似稍為緩和,但以他行事風格,事件仍在發酵,不應太早作定論,畢竟制裁將對中興造成重大打擊,因為中興很多產品都是用美國企業的零部件,令中興董事長殷一民一度表示,這使公司「立刻進入休克狀態」。

上述新聞這提醒了我,有些事情可以會令一間經營得不錯機構的生存出現困難。這類事件發生的機會率可能不高,但一發生就可以很致命。因此我認為,任何機構應辨認甚麼事件會令其生存受重大威脅,然後去思考如何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

科企成中美貿易戰受害者?

以中興為例,其很多產品的零部件是由美國企業供應,故令其生存受重大威脅的事情是失去美國企業的產品供應。但中興行為不止不是避免這事件發生,而是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這制裁的緣起是,幾年前美國政府發現中興向伊朗出售產品,違反美國政府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禁令。其後,中興跟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包括繳交高達8.9億美元罰款,及懲戒參與相關活動的員工。惟據美國商務部4月16日的公布,中興其實沒有懲戒相關員工,卻對美國政府作出虛假陳述,因此商務部要對其作出制裁。

從事後看來,中興實不應違反美國政府對伊朗的制裁禁令,及其後跟美國政府所達成的協議。

不過,有些人認為,中興今次之所以受制裁,不是基於上述理由,而在於美國政府要藉貿易戰打擊中國。中興作為一間中國重要的科企,成為兩國鬥爭下的受害者。也即是說,即使中興沒違反協議,美國政府也會用別的理由將其制裁。若上述想法是正確,那麼中興的問題在於沒有擺脫對美國零部件的倚賴。

供應受制單一國家 暴露脆弱性

美國要壓制中國的崛起不是今天才有的策略。美國早在2009年提出「重返亞洲」戰略,而這戰略被認為是衝着中國而來的。在過去那麼多年,中興也許應努力找其他國家的零部件,或培育內地其他企業製造相關產品。

總的來說,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使其生存出現問題。被制裁原因可能是中興違反其跟美國政府的協議,也可能是美國政府要藉貿易戰打擊中國企業。無論如何,今次事件暴露中興的脆弱性:其供應鏈某一環節受制於單一國家企業的供應。對於企業來說,爭取發展固然重要,但維繫其生命綫更為關鍵。花多些資源去確保企業能持續經營應是值得的。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5月16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