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港明年會否爆裁員潮 還看中國經濟

近日香港持續出現企業裁員的消息。究竟這會否成為一個趨勢?我認為,這要視乎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畢竟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而內地是香港的最大貨物貿易夥伴,以及香港外來直接投資的第二大來源地。

憂經濟下行 中央出招振內需

近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在持續放緩,中國實質GDP增長由第二季的6.7%下滑至第三季的6.5%。而國家統計局編制的領先指標中國製造業PMI在11月跌至50,為2016年8月以來的低位,反映中國的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為了應對經濟增長下滑,中國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來提振內需。例如人民銀行已稍為放鬆其貨幣政策:今年10月15日,人行下調大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6個月以來第三次降準。另外,中央政府在要求地方政府10月底前完成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籌集資金用於重點領域和在建項目的建設。

而最近人行提出,大型銀行的公司類貸款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三分一。

鬆幣策降準 減中低收入稅負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31日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這次修改包括個稅起徵點獲得提升,以及新增專項扣稅項目。前者的修改已在10月1日起施行,而後者則預期在明年1月1日實施。上述措施將減低中低收入人士的稅負,進而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雖然經濟仍未有起色,但一些數據反映上述政策在產生了影響。例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由7月的1,851億元增加至8月的4,106億元,再增至9月的7,389億元。可能受此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大幅下滑的基建投資增長,在近期有見底回升的迹象。1至10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按年增長3.7%,高於1至9月的3.3%。人民幣貸款餘額按年增長也由5月底的12.6%上升至10月底的13.1%。

即使如此,我預期明年初經濟增長仍會繼續放緩,這是因為消費、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數據未有起色,而出口則要看中美貿易戰的發展。

貿易戰損出口 明春料續放緩

在早前結束的G20峰會期間,中美領導人進行會面,美國決定不會在明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由10%提升至25%,而中國也承諾從美國採購更多商品,反映中美貿易戰再升級的風險有所緩解。然而,美國其實沒有撤回目前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所加徵的關稅,因此我相信這會對下年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抗貿易戰衝擊 轉行不如創業

貿易戰開展逾4個月,出口數據看不到具體的影響。不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9月透過電話訪問823間香港中小企業,其中從事進出口及批發業的受訪者中,有近4成人表示其公司生意額已受影響,更有46%考慮減少投資或裁員。

轉行由低做起 大幅減薪

那就是說,香港進出口企業已受到貿易戰的衝擊了。這些企業受影響的原因,很可能是關稅促使美資企業將定單由中國轉至其他國家,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若美國不撤回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香港的進出口業可能要持續萎縮,在相關行業工作的香港打工仔可能需要作出大轉變,例如要轉行。然而,轉行並不易,僱主很多時看重的是工作經驗。所以轉行可能要由低做起,且要面對大幅減薪。薪金能否在短期內回升至原有水平是一個疑問。

那麼,有沒有方法,使大家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累積有意義的工作經驗,從而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議價能力?我認為,創業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策略,而這是受今年不幸去世的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先生所啟發的。他本身是開廠,但由於工廠生意不斷收縮,故需要大幅裁員,但林生不想這樣做,所以決定幫助同事轉行。後來他決定開展零食零售業務,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阿信屋。

林生最初只是打算作小規模經營,讓同事有幾年從事零售業的經驗。不過,與他最初的預期相反,阿信屋的業務發展得很快。開業4年就發展至有約200間分店,後來分店數目更一度高達271間,惟後來因經營困難就作出收縮。

上述例子反映創業可以是一個讓人在短時間累積工作經驗的方法。可以想像的是,在阿信屋發展過程中,原來做廠的員工可在短短幾年間就累積管理200多間分店的經驗。而這未必是貿然轉行所容易取得的。

要成功創業 須符3條件

當然,阿信屋的快速發展未必是容易複製的,畢竟這是得益於幾多個條件,例如行業原有經營者將產品定價較高,阿信屋採取從日本入貨的策略而當時日圓幣值較低,主要對手超市相對不太着重零食業務,以及當時香港在訂立競爭法等。

從上述經驗,我主要學到三點:1)在選取行業時,要看現有經營者的服務或產品的價格要有潛在的下調空間;2)我們要採取與原有經營者不同的經營策略;3)原有經營者不會有決心打擊外來者。若符合這3個條件,成功的機會應較大。

總的來說,對轉行者來說,創業可能是快速累積經驗的方法,但要留意想進入的行業是否讓創業者較易生存。而由於創業的初心是得到好的工作,所以最好是小本經營,隨時可將之結束而轉投新的工作。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貿戰真正影響 還看明年初內地數據

中美貿易戰在7月6日正式開打。美國首先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另一方面,中國於同日向同等價值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

其後在8月23日,美國對另外的16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而中國也繼續在同日向同等價值的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以作還擊。

出口定單指數滯後 未反映實況

貿易戰已開打了3個月,內地和香港股市中的很多股票價格不斷下跌,似乎反映了投資者對內地經濟愈趨悲觀的預期。然而,投資者不一定能作出正確的預期。那麼,究竟中美貿易戰對內地經濟有多大的影響?

由於貿易戰直接影響經濟環節是出口,因此我們不如看看近期公布的出口數據,以檢視中美貿易戰對內地經濟到目前為止的影響。也許這能幫助我們作更準確的預期,從而使我們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在7月和8月分別為11.2%和13.2%,與1至6月的13.6%增長相若。這反映了美國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收關稅的影響仍不明顯。可是,上述不俗的中國對美國出口數據,可能也反映了近期媒體報道的內地出口商因恐怕其產品遲些會被加徵關稅而提前出貨,因此我們應多看其他指標才行。

我們再看看出口定單的指標。9月製造業PMI指數中的新出口定單分類指數較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至48.0%,連續4個月低於50%分界綫以下,有可能意味着中美貿易戰開始使廠商的出口定單比前下跌。但要留意的是,這指數反映的不是只針對美國的出口定單,而是廠商的總出口定單情況,也包括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定單情況。因此,上述貿易戰開始對中國出口定單造成負面影響的判斷,也不一定是對的。

美零售商促加快定單 冀避關稅

總的來說,我們暫時未能從出口指標確定中美貿易戰對內地經濟的具體影響。可是,據近期媒體報道,美國零售商和著名品牌計劃減少從中國採購產品,以及很多廠商打算將廠搬離中國。這些行動早晚打擊中國出口。

再者,美國最近公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從9月24日起加徵10%關稅,而加徵的關稅率在明年1月1日會增加至25%。因此,有可能發生的是,美國零售商和品牌商會要求內地廠商盡快完成手上定單以使貨物在年底前抵達美國。到了明年,美國企業很可能盡量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採購產品,以避免其產品被加徵25%關稅。

可以想像,我們最遲可在下年2月初公布的1月的中國出口數據看到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有多大。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自願醫保涵蓋不足 市民莫輕忽

上月19日,立法會《2018年稅務(修訂)(第4號)條例草案》委員會完成自願醫保計劃的審議,意味着自願醫保計劃的推行又邁進一步。食物及衞生局計劃在明年初推出自願醫保計劃,而相關的保險產品將隨之而在市場發售。

購合資格保險 可扣稅8千元

你可能會問,為何要留意這個自願醫保計劃?我的答案是:我們或許因為參與這計劃而減少稅務支出。這是由於政府提出為購買合資格保險產品的市民提供高達8,000港元的年度稅務扣減,而可申請稅務扣減的受養人數並無上限。當然,上述稅務扣減措施還要待立法會通過才可得到落實。

已經購買個人住院保險的市民也可將自己的醫保轉移至自願醫保計劃。原因是已登記參與自願醫保的保險公司須提供一次機會,讓現有投保人選擇將現有保單轉移至自願醫保計劃的認可產品。

據政府在2018年3月披露的自願醫保計劃的政策詳情,政府將設立自願醫保辦事處以批核符合訂明最低要求的個人醫保計劃。而計劃訂明的最低要求包括:保證續保至100歲;不設「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承保範圍擴闊至未知的已有疾病、非住院程序等。為了加深對自願醫保計劃的認識,我仔細閱讀了立法會秘書處在7月初發布的有關《香港的個人醫療保險》研究簡報。

高風險人士承保問題 未解決

簡報指出,現在市面上的個人醫療保險產品存在一些局限,包括不承保投保前已有的病症、不保證續保、支出預算欠明確、保費透明度不足、拒絕為高風險人士承保等。看來自願醫保產品的推出,可幫助解決上述的部分問題。

不過,該研究簡報也提到,自願醫保計劃未能解決的問題,包括醫療保險拒絕為高風險人士承保,以及拒絕保證為高風險人士續保。這意味着高風險人士惟有要面對自行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的風險,或要倚賴公立醫療服務。但眾所周之,香港公立醫院人手和床位不足,導致輪候服務時間長。因此,我們不能排除將來要用私家醫療服務的可能,所以建議大家花些時間研究下年將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

(刊於2018年8月28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借鏡三獅軍團 弱者可變強人

7月11日英格蘭以1比2敗給克羅地亞,在世界盃四強賽中出局。盡管如此,英格蘭取得的成績仍是好於大部分人的預期。

賽前很多人認為,若英格蘭能走到十六強,已是很不俗的成績。因為這隊英格蘭國家隊的隊員實力被視為是20年來最弱,畢竟陣中沒有如當年碧咸、朗尼、奧雲、謝拉特般的足球明星,有的只是卡尼、史達寧、阿里、史東斯等年輕而近年在本土聯賽表現得較出色的球員。再者,英格蘭的領隊是未曾為其所教球隊帶來任何錦標的修夫基,所以外界不對其球隊寄以厚望是可理解的。可是,今次英格蘭卻取得了自1990年以來在世界盃最佳的成績。

英格蘭苦練角球 世盃見佳績

筆者認為,英格蘭取得比預期中好成績的一大理由是其死球戰術運用得非常出色。英格蘭在這屆賽事中取得的12個入球中,有9個是來自死球(包括自由球、角球和十二碼)攻勢。從英格蘭取得入球的角球中,我們可見到球員在開球前的企位和開球後的走位,都是經過演練的。

不是說其他球隊不會演練角球,而是筆者發現今次英格蘭球員在開角球前的一字長蛇陣的企位是少見的,看來以修夫基為首的教練團隊是有在這方面花過心思的。而在開角球後,英格蘭球員往往能靠走位引開對方球員,令己隊有球員在沒人看守的情況下將球頂進龍門。

國家隊不如球會般有那麼多的操練時間,只能在每幾個星期出現一次國際賽賽期及世界盃舉行前的一個多月期間進行操練,選擇集中訓練角球攻勢相信是比較容易見效的。

英格蘭足球隊在這次世界盃的經驗為我帶來的啟發是,若想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成績,就可考慮操練如角球般的項目。角球的特質是所面對的變數比較少,因為我們大概可控制開球前己隊球員的企位,開球後己方球員的走位,以及角球被開出後的落點。雖然要開出好的角球不容易,但這是較易靠操練就能改進的技能,負責開角球的球員若多加訓練,應會有一定的成績。

集中自主項目 操練改進技能

將這經驗引用到工作上,可思考甚麼是較易靠操練改進的技能。以可轉移技能為例,筆者想到演說技巧會是可操練的技能;將這經驗引用到運動上,單獨可作的運動如跑步、踏單車等就是比較易操練,而群體運動就相對難靠操練而提升自己的水平了;將這經驗引用到投資股票上,就可集中學習如何投資收入較固定的公用股和收租股;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就可集中操練數學這類比較能靠操練改進的科目的考試卷。

總的來說,一個弱者若想要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成績,就可考慮如英格蘭般將精力放在較易靠操練改進的技能。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7月25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美加息衝擊 還看亞洲貨幣走勢

6月13日,美聯儲宣布加息0.25厘。據媒體報道,現時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共加息4次,多於3月份預測的3次,意味加息的速度很可能會加快。

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最近新興市場出現了資金流出的趨勢。受此影響,一些新興國家如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國的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如果上述的趨勢持續下去,會對香港有影響嗎?筆者認為機會是有的,因為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香港股市樓市大跌,正是在東南亞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的背景下發生的。當時港幣相對東南亞貨幣升值,成了貨幣炒家衝擊港元的藉口,過程中港元隔夜拆息抽高,引發香港股樓大跌。

今次美元加息潮,會否對香港股樓造成大的衝擊?有港版「末日博士」稱號的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最近向媒體發表其預測,恒指在未來一年會反覆回落,最低位可以跌至20000點,最快在明年中、最遲2020年初見底。

資產美元化避險

今次筆者想探討的是,如果認為股樓大跌的機會是不低,大家可作甚麼投資部署。由於我們難以估計危機發生的時間點,我們不一定要立刻拋售風險資產換回現金,以免錯失潛在的升浪。我們可以將非流動資產轉為流動資產。一旦危機出現,我們可以立即出售資產,以減少損失。

另一方向是將資產美元化。因這次新興市場走資,一大主因是美國經濟向好,使儲局可持續加息。由新興市場流出的資產的目的地很可能是美國,這會支撑着美滙。將資產美元化就可以避免因滙率貶值而造成的損失。

進取一點的可考慮將其資產轉為美元股票,以把握美國經濟增長的機遇。但要留意,若新興市場走資的情況愈演愈烈,市場會開始擔心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進而使風險資產受壓。因此,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可沽出股票,轉持現金,甚至是美國國庫債券。這是因為當投資者情緒轉呈悲觀時,會認為加息的進度會減慢,使美國國債價格回升。

話說回頭,亞洲國家貨幣大跌,不一定對香港股樓造成危機。2014年底至2015年底期間,印度、馬來西亞、南韓等國的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也沒有引發香港股樓大跌。即使如此,為謹慎起見,我們還是要密切觀察亞洲主要國家的貨幣走勢,從而作進一步的投資決定。


(刊於2018年6月21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借鑑中興危機 企業須察致命威脅

美國商務部上月宣布對內地大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00763)作出制裁,禁止美國企業在7年內向中興銷售零部件。

盡管事態近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Twitter放話中看似稍為緩和,但以他行事風格,事件仍在發酵,不應太早作定論,畢竟制裁將對中興造成重大打擊,因為中興很多產品都是用美國企業的零部件,令中興董事長殷一民一度表示,這使公司「立刻進入休克狀態」。

上述新聞這提醒了我,有些事情可以會令一間經營得不錯機構的生存出現困難。這類事件發生的機會率可能不高,但一發生就可以很致命。因此我認為,任何機構應辨認甚麼事件會令其生存受重大威脅,然後去思考如何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

科企成中美貿易戰受害者?

以中興為例,其很多產品的零部件是由美國企業供應,故令其生存受重大威脅的事情是失去美國企業的產品供應。但中興行為不止不是避免這事件發生,而是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這制裁的緣起是,幾年前美國政府發現中興向伊朗出售產品,違反美國政府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禁令。其後,中興跟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包括繳交高達8.9億美元罰款,及懲戒參與相關活動的員工。惟據美國商務部4月16日的公布,中興其實沒有懲戒相關員工,卻對美國政府作出虛假陳述,因此商務部要對其作出制裁。

從事後看來,中興實不應違反美國政府對伊朗的制裁禁令,及其後跟美國政府所達成的協議。

不過,有些人認為,中興今次之所以受制裁,不是基於上述理由,而在於美國政府要藉貿易戰打擊中國。中興作為一間中國重要的科企,成為兩國鬥爭下的受害者。也即是說,即使中興沒違反協議,美國政府也會用別的理由將其制裁。若上述想法是正確,那麼中興的問題在於沒有擺脫對美國零部件的倚賴。

供應受制單一國家 暴露脆弱性

美國要壓制中國的崛起不是今天才有的策略。美國早在2009年提出「重返亞洲」戰略,而這戰略被認為是衝着中國而來的。在過去那麼多年,中興也許應努力找其他國家的零部件,或培育內地其他企業製造相關產品。

總的來說,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使其生存出現問題。被制裁原因可能是中興違反其跟美國政府的協議,也可能是美國政府要藉貿易戰打擊中國企業。無論如何,今次事件暴露中興的脆弱性:其供應鏈某一環節受制於單一國家企業的供應。對於企業來說,爭取發展固然重要,但維繫其生命綫更為關鍵。花多些資源去確保企業能持續經營應是值得的。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5月16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公院人手缺 公私健身室鍛練自保

眾所周知,香港公立醫院床位和醫療人手不足,引發很多問題,如急症室等候時間長。可是,香港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昂貴。

免墮消費陷阱 簽約宜謹慎

作為小市民,一個廉價自保方法是,透過多做運動促進身體健康。不少人會選擇到健身室做運動,好處包括:做運動的時間不受天氣影響;能在一個地點利用不同的健身器材作多種類型的運動。康文署在各區都設有健身室供公眾使用。然而,其健身室也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例如筆者曾多次嘗過因滿位而未能入健身室的經驗。因此,筆者對獲得私營健身室的會籍感到興趣。然而,一些私營健身室的推銷手法甚具爭議,引來不少消費者的投訴。例如最近有媒體報道,某消費者參加了一個健身室的「免費試玩」活動,而職員聲稱因需要登記個人資料而索取了該消費者的身份證和信用卡。後來,該消費者發現其信用卡被健身室擅自簽帳了過萬元金額。

為使消費者不陷入私營健身室設的消費陷阱,消委會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議,包括:不要輕易向健身室職員交出信用卡;不要輕易相信職員的口頭承諾,而要仔細看健身室提供的合約所列出的承諾、條款及細則,才作簽約及付款的決定;如健身室有提供合約冷靜期,要詢問冷靜期的使用限制,因為若不小心違反了限制,合約冷靜期會變為無效;鑑於有機會要承擔健身室倒閉的風險,要盡量避免簽署較長年期或預繳大額費用的合約;要查詢健身室的終止會籍的手續,因為一些健身室規定顧客須在合約期完結前一段時間提出終止會籍申請,否則會籍會自動續期。

非牟利機構收費合理 值考慮

一些非牟利機構如南華會、YMCA、大埔體育會等也會設立健身室,大都收費合理,只比康文署的貴一點。更重要是,非牟利機構一般不會採取具爭議的推銷手法吸客,因此值得我們考慮。

另外,香港不少大學都會讓校友享用健身室,若是大學畢業生,就可能可享受這福利。不過,也許這類健身室的位置不接近你家或工作地點,導致你沒太大誘因做其會員,那就惟有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康文署的健身室。例如在網上購買康文署健身室入場證,可確保到了健身室能進場。而若離自己家的健身室已滿位,我們可購買另一健身室的入場證,然後乘車前往。

總的來說,香港公立醫療服務供不應求,而私營醫療服務費用昂貴,我們宜多做運動以減少生病的機會。去健身室做運動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較易培養持久的做運動習慣。然而,不少私營健身室推銷手法具爭議性,消費者簽約宜謹慎,也可探索非牟利機構的健身室的選擇。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4月11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完善公院醫療 減「下流老人」

近日流感問題嚴重,新春假期期間,不少公立醫院的急症室輪候時間更長達8小時,暴露香港公立醫院床位和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這使人聯想到,一旦不幸患了大病,到公立醫院求診是否最合適的處理方法?

香港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今年1月27日網上一篇《記者手記:在香港公立醫院體驗分級診療》引述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專科門診緊急和半緊急個案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長達2周和8周,而穩定類個案輪候時間則由數十周至上百周。

最近在TOPick.hket.com一篇訪問一個鼻咽癌病人,盡管他在確診後已被安排於政府醫院接受治療,最後卻決定到私家醫院求診。原因是他想盡快得到治療,否則病情會惡化。他之前在政府醫院接受檢查,已經歷兩個月才確診。之後還要多等一個月才可接受治療。後來他去看私家醫生,第二天再作檢查,當晚已可確診,一周後就可接受治療。

公院輪候時間長 恐礙治療

受訪者這次在私家醫院接受療程,包括診症、10次化療和35次電療,及一次手術,總費用高達70萬元。幸好,他之前購買醫療保險,相關醫療開支可由保險公司支付。否則,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的決定,會為他帶來沉重的金錢上的代價。

據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的網頁刊登的文章指出,大腸癌患者生存率及復發率,與發現和接受治療時間的早晚有着極大關係。因此若不幸患上重症,我們不能排除會作出到私家醫院接受診治的決定。但這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有機會要面對高昂的醫療支出。

醫藥費貴 收入一般都變赤貧

因患上大病而要付出龐大醫療開支,能使一個人階級下流。即壯年時是賺一般收入的人,到晚年時卻成為赤貧的老人。2015年在日本出版的暢銷書《下流老人》就歸納到,即使收入達平均水平,一個人在55歲後生大病而需付高額醫藥費,就有機會成為生活艱難的「下流老人」。如港府着力減低市民求診的輪候時間,大家就不用為了更快得到治療而去私家醫院求診,避免付出高昂的醫療支出。

針對香港醫療問題,上月底的財政預算案就公布,2018-19年度公共醫療開支的增長將高達13.3%。這反映港府改善公共醫療服務的決心。然而,增加支出是否代表香港公立醫院床位和醫療人手不足,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我對此抱有疑問。

令人擔心的是,公立醫院床位不足是由於公立醫院的不足夠。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也撰文指出,早前他帶學生到醫院進行教學,發現每個角落都放滿臨時病床,走廊的消毒洗手盆被病床攔着。這或意味即使公立醫院有更多的錢買病床,卻可能沒有地方放置。至於針對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財司談到正與教資會商討於未來3年,增加醫生、牙醫、護士和相關專職醫療人員的資助學額。然而,培養醫療人手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所以政府應為如何在短期內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更多資訊,讓公眾有更深的了解。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尋十倍股戰略 科網潮職場求生

去年內地網上零售繼續快速增長。實物商品零售額54,806億元人民幣,增長28.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5%,比上年提升2.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意味傳統零售企業正流失市場份額給互聯網企業。不只是零售業受衝擊,其他行業也面對互聯網企業的挑戰,故很多傳統大企業將備受經營壓力。也許,為這類企業的打工仔要作出相應部署。例如我們可着力在具增長潛力的中型企業找尋工作機會,以得到更好發展。

在這大變革年代,中型企業可能反而比之前更有機會崛起。去年5月,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對2,340位在中型企業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安永成長晴雨錶》調查,受訪者身處的均為高增長企業,其最低營業額為100萬美元,及只有5年以下歷史。據調查顯示,有逾四分一的香港受訪者樂觀地預期,其企業在去年會增長11%至15%。

尋潛力企 看增長空間競爭優勢

香港有很多中型企業,我們要設法找出當中有潛力成為日後勝利者的企業。下一個問題是,我們可如何找出這類企業?

一個方法是留意我們身處的行業中增長快的企業,然後從同行或其上下游企業中蒐集相關信息。此外,我們可參考著名前富達基金經理彼得林治的「在日常中活中尋找十倍股」投資戰略。他會從跟家人對話中,得知他們最近喜歡的零售店、產品和服務。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後,下一步是探索其長遠發展的潛力。我們可以研究該企業的下列幾點,包括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

就成長空間來說,假設我們看中的是一間零售企業,若其分店已遍布全港,就意味這企業的成長空間可能有限。相反,若其分店只集中在一至兩個區,就代表這企業還有不少的成長空間。

至於競爭優勢,就主要是其產品或服務是否容易被模仿。假設企業甲有一受歡迎的產品,若其競爭者能推出類似產品,就容易奪去其市場佔有率。反之亦然。

主動出擊求職 提解決方案

有了心儀的企業後,接下來是求職。我們可在該企業的網站上尋找與自己經驗相符的職位。然而,選擇很可能是有限的,或許我們未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位。若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可考慮主動接觸該企業求見。我們先留意該企業最近的動向,分析其面對的問題,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及說明為何自己是協助執行這方案的人選。

也許,這主動出擊最終未能為自己在該企業爭取到一份工作,但有機會留下了深刻印象給管理層。日後該企業有合適的發展需要時,或許會考慮當日曾主動出擊的我們。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1月30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網絡威脅大企 轉型自僱攻中小企

去年阿里巴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交易額達1,682億人民幣,遠高於再上一年「雙11」全日交易額1,207億元人民幣。

上述數字反映網上購物愈來愈受歡迎,而這很可能意味着傳統零售企業正流失市場份額給互聯網企業。

傳統大企自動化 招聘料將萎縮

相對之下,香港沒那麼流行網購,但我發覺身邊愈來愈多朋友在網上購物。有些人在天貓買東西,有些人到國外網站買貨,也有人在本地網站買日常用品。可以想像,在業主和電商雙重夾擊下,香港傳統零售店的經營會愈來愈艱難。

值得留意的是,不只是零售業受衝擊,其他行業如廣告業、金融業等也會面對互聯網企業的挑戰,這是由於他們正入侵這些行業。我認為,由於互聯網企業多以數碼化形式經營,不用像傳統大企業聘請那麼多人手,營運成本較低,因此能以較低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服務。

在這背景下,這些行業的傳統大企業有降低成本的壓力,例如要裁員以減低勞工成本。這意味着,被裁出來的人要另謀出路,而沒被裁的人就要面對難以漲工資的困境。

為了回應互聯網企業的挑戰,不少傳統大企業也藉着數碼化和自動化以提升營運效率。可惜的是,暫時似乎未能見到明顯的成功例子,反而見到幾大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Amazon、Google等仍在快速擴張。

假如你是傳統大企業的打工仔,也許要抱着傳統大企業會持續萎縮的心理準備,而作出相應的打算及計劃。大家要學習如何為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提供服務,特別是投資推廣署的數據顯示,在港初創企業的數目在快速躍升。

然而,一向在大企業工作的打工仔,很可能不會太想在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工作,一大原因是這些企業提供的工資很可能較低。這也許意味着,我們要思考另一種服務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模式。

也許,我們可以成為自僱人士,以接項目形式服務這些企業。最理想的模式是可以成為像私家醫生、大律師般的自僱人士,不需要受聘於大企業而又可取得高收入;他們可作小規模經營,卻又能保持着競爭優勢。

更易接觸客戶 共用空間助交流

下一個問題是,自僱人士如何找生意?

互聯網的發展使自僱人士更容易接觸有不同需要的客戶。國際上著名自僱人士中介網站包括Upwork、Guru、Freelancer等,香港則有Hellotoby。此外,自僱人士可以租用共用工作空間工作,從而結交其他初創企業的朋友,了解他們的需要。

總的來說,由於有互聯網企業的入侵,傳統大企業備受經營壓力。一向在大企業工作的打工仔宜有服務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打算,更要思考如何建立競爭優勢,以維持較高的收入水平。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8年1月2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