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村校生可如何保職場競爭力?

近期,多所直資中學陸續招收中一新生。有學校在月前舉辦入學簡介會。盡管每年學費高達6萬元水平,但仍吸引逾700人出席,反映了名校的吸引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就讀名校最終能確保孩子在職場上有足夠的競爭力。

成本領先策略 適應市場

筆者在求學時期就讀於屋邨學校,明白到村校生相對名校生的不足之處,例如名校生似乎更懂得表現自己,取得上司的信任。我認為,村校生難以作大改變,使自己具備一般名校生的優點,所以村校生不應在這方面作努力。我建議,村校生要採取另類的策略,例如可以像一些企業般採取成本領先的策略。即是不追求高薪,而又可以為僱主提供其需要的服務。

你可能會認為,一個人不追求高薪是很笨。然而,展望短期內,香港經濟很可能會繼續轉差。在這背景下,很多企業的盈利有機會不增反跌,一些企業甚至有裁員的壓力。保住工作才是更重要的任務,以在本行繼續生存下去。

當然,採取成本領先的策略是不足夠的。一方面,我們應將精力放在提升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我們要改善自己在從事現有職務以外的工作的能力,使自己得到新的工作機會。面對環境的轉變,公司很可能要開展新業務,自然需要人手去運作,但未必有資源去增聘員工,所以很可能會調動現有人手去做。

職場上的贏家未必肯放棄其佔有優勢的領域,而去冒險從事新業務,這就為其他人提供了機會。

增學習能力 敢試新業務

我們要變得更有彈性,有能力幹未曾做過的事情。第一步是提高學習能力。我們可以透過讀書和上網去吸收新知識。此外,我們可以以顧客的身份嘗試新的服務。例如從事運輸業和酒店業的朋友,可以嘗試那些採用「共享經濟」概念為經營模式的服務。

第二步是從事小項目去累積經驗。例如從事傳媒的朋友,可嘗試成為一個博客或YouTuber。而受僱於傳統零售店的朋友,可嘗試在淘寶上開網店賣東西,不為賺錢,而只為更深刻地認識新的經營模式。

總的來說,我認為,採取成本領先的策略,以及提升自己在從事現有職務以外的工作的能力,是村校生應對在職場上劣勢的辦法。然而,最關鍵的一步還是要有承認現實的勇氣,因為未必會有太多人會承認自己缺乏足夠的條件以主流的方式參與競爭。

(刊於2015年12月25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村校生兩招 保職場競爭力》)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村校生可如何用非主流的方式在職場上競爭?


近期,多所直資中學陸續招收中一新生。位於赤柱的直資名校聖士提反書院,便在10月初舉辦首場入學簡介會。盡管每年學費高達六萬元水平,但仍吸引逾700人出席,反映了名校的吸引力。

名牌效應 一條龍助事業?

我明白為何有那麼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入名校。根據我的觀察,在職場上的贏家會得到比輸家多很多的機會和資源。

入讀名校有助孩子在公開試獲取好成績,從而進入搶手的大學學系。特別要留意的是,有些學系會為學生提供在名牌企業的實習機會。而相信大家不能否認的是,曾在名牌企業實習,是對學生在畢業後取得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

也許你會說,不少在屋邨學校就讀的學生在公開試中考得好成績,跟着也可進入搶手的大學學系。然而,根據我的觀察,名校畢業生的價值觀似乎是比屋邨學校畢業生的更適合現實社會的運作模式,例如會更明白遊戲規則和人們的目的,因而知道如何爭取更多的資源。

效英廉航 贏大航企

屋邨學校畢業生的人要在事業上做出成績,通常是要在硬技術方面下功夫,繼而成為專業人士,如醫生、工程師、律師等。如果從事不需要專業資歷的工作,要做得好不是容易,多少要改變思維,但這不是很多人能做到。或者到了你明白遊戲規則的時候,你已到了中年,已太遲了,因為好的機會會留給比你年輕的人。

比較輕鬆的做法,就是不用主流的方式參與這個遊戲,而是根據現有的資源設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參與遊戲方式。我回想起之前在這專欄介紹過Ryanair企業案例。Ryanair是一間在80年代中成立的航空公司,開始時的經營策略是要為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服務。然而,其主要競爭對手英航展開了一場價格戰,大削機票價格,大大打擊了Ryanair的業務。因此Ryanair一度瀕臨破產邊緣。

面對這情況,公司管理層決定承認當時經營策略的失敗,而作出大幅度的改變。他們不再追求在服務質素上跟英航看齊,而將工作重點放在節省成本,所以盡力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轉型成一間廉價航空公司。受惠於策略的改變,Ryanair在不久後取得盈利。現在Ryanair已成為歐洲其中一間最大的廉航,其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純利高達8.76億歐元,同比大增66%

(刊於2015年11月13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毋須爭入名校 成功靠另闢蹊徑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打工仔如何抗經濟逆流?


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在8月跌至44.4,為2009年初以來的低位。及後PMI在9月稍為回升至45.7,但仍是遠低於50分界綫,反映香港整體經營狀況嚴峻。

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相信香港經濟增長將繼續減慢,問題是減慢的速度有多快。

構思活動 為別人帶來價值

假如未來香港經濟真的轉差,大部分企業的營業額將會不增反跌。為了使盈利增長,企業惟有減低營運成本,那麼裁員便是一個重要選項。

作為打工仔,為了提升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以減低被裁員的可能性,我們要努力做好現有的工作,以提高工作的質素和效率。另一方面,考慮到傳統企業正受到互聯網企業的挑戰,傳統企業應有壓力調整其運作模式。我們可分配多些公餘時間去學習一些新技術,對在傳統企業生存相信會有幫助。

為了令自己的學習有方向性,我們可構思一項為別人帶來價值的活動,可以是寫一本書,製作一個提供有用資訊的網頁,又或是組織一些讓人拓展人際網絡的活動,甚至幫人補習。總之,作這項活動需要我們學會那些想學習的新技術。

俗語說「萬事起頭難」,在公餘時間幹一項活動並不容易。我們不妨將活動分成幾個工序,由做簡單勝任的事情開始,最好是那些可以在幾分鐘內做完的事。抱着不能持續下去也沒有所謂的想法,即使做不下去,也不要責備自己。也許最後我們會放棄,但不要緊,我們可以試別的方法。

多做了事情,需要用額外的精力。如果自己常生病,實難以持續將事情幹下去。所以我們要多做運動、早睡早起、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以保持身體健康。

養成健康習慣 棄負面想法

另一個難以持續地將事情做下去的原因,很可能是得不到理想的成果。這時候,我們要制止自己作負面的想法。我們應該只思考當下最基本、必要的事情,而不要想其他。當然,這是知易行難。總之,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其中一個方法是作禪修。簡單的說,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之上,然後持續深呼吸幾十分鐘便是了。

總的來說,香港經濟轉差的背景下,我們的工作壓力應會較從前大。但如果我們向着上述談及的方向去做,即使過程中可能會遇上不少挫折,應可爭取到一些成果。

(刊於2015年10月10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抗經濟逆流 打工仔思新搞作》)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缺乏資源的網媒如何利用數據創出成績?


最近,《新報》和《忽然一周》相繼宣布停刊。不少人認為,這反映紙媒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相反,網媒愈來愈受歡迎,最近更有新的網媒成立。

最近讀過由黃雅麗和方健僑合著的書《創業大時代》。書中訪問了幾間成功的香港startup,其中一間為網媒Lifehack,是我最感興趣的故事。這是由於Lifehack採取一種很特別的運作模式,對我很有啟發性。

Lifehack為一家刊登有關職場智慧、人際關係及生活百科文章的網媒。根據書中所述,目前其每月瀏覽量高達2,000萬。Lifehack摒棄紙媒編輯主導,堅持數據先行。

起題吸睛 寫作手法致勝

根據創辦人何樂頌所說,Lifehack編輯會利用其系統瀏覽當時最多人談起的話題,然後立即找作者撰寫相關文章,希望把握時機引起最多讀者注意。但題目不是最關鍵,他們更着重的是寫作手法。Lifehack編輯會向作者提供簡短的寫作指引,例如用正面的角度去寫、副標題要由「你」或「你的」開始等。

當文章完成及發布到Lifehack網站後,編輯會透過不同的數據去了解讀者的反應。數據包括被閱覽的次數、轉載次數、閱讀時間、被觀看的長度、讀者的來源、經多少重轉載等。Lifehack編輯根據數據去分析文章可在那方面如標題、鋪排、筆調、有否小題、有否引述名言、以名人為例/以普通人為例等作改善。他們甚至會用A/B測試手法去驗證不同方案的結果,例如將同一篇文分別配上兩種標題,隨機地出現在不同用戶面前,看那一標題的文章能吸引較多用戶點擊。

我認為,像Lifehack這樣的網媒跟一般紙媒運作模式的不同,反映了兩者目標的不同。很多紙媒是想藉報道和評論文章去影響讀者的想法。而Lifehack則是為讀者提供其喜歡的文章。換句話說,Lifehack是以顧客為導向。可以想像,在言論自由的地方,這樣取向的網媒最後會比紙媒受歡迎。

招聘寫手 反不重知名度

Lifehack的故事令我回想起之前在這專欄介紹過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Moneyball》。電影故事講述,奧克蘭運動家在球隊總經理比利的帶領下,如何取得傑出成績。奧克蘭運動家是家沒有錢的小球會,惟有採取與別不同的方法去尋找廉價而優質的球員。比利透過分析數據發現,當時球壇大大地低估了上壘率對球隊獲得勝利的重要性。因此,他着重找一些上壘率高的球員。而為了找到一些低薪而有此特質的球員,他願意犧牲球員的其他特質。

而我估計,Lifehack一開始營運的時候,是沒有錢去請知名作家為其寫文章,因而放棄了傳統紙媒的做法。Lifehack選擇的運作模式是,着重寫作模式和題目,而不着重作者的知名度,所以可以用平價請人為其寫文章。

至於對我的啟發是,任何缺乏資源的人都需找到一個不需投入很多資源也可成功的運作模式,而不是在鬥多資源的遊戲中苦苦掙扎。

(刊於2015年9月4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網媒新模式 堅持數據先行



後記:

朋友看完這篇文章有一很好的總結 : 用數據找到自己能立足的niche market。他這句話提醒了我,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發現很多未被滿足的需要。在這很多行業都面對產能過剩的時代,如何用好數據發現需求而將過剩產能消化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題目。誰做到了,誰就可取得不錯的回報。我們現在有了這認知,下一步是找相關的工具和學習相關的知識。

如果我們想了解最近人們對什麼話題感興趣,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看最近在Google搜查次數高的關鍵字,Google Trends的網頁就可提供這樣的資料。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打工仔可如何抗互聯網企業的挑戰?


隨着希臘與歐元區領袖達成協議,希臘債務危機暫時告一段落。下一次影響國際經濟的重大決定,應在於9月時美國會否如預期般加息。

有專家指出,環球經濟其中一大風險將來自美國加息速度比預期中快。過去幾年各大中央銀行推出寬鬆貨幣政策。若未來市場信心好轉,資金追逐商品如原油、金屬、農產品等,刺激相關產品價格上漲,通脹很可能重來。根據以往經驗,為了控制通脹,美國中央銀行都會持續加息。

加息快於預期 經濟或轉差

一旦加息潮開始,而進度比預期快,有可能使股票、債券等類別資產的價格下跌。另一方面,高負債的政府、企業和個人都要面對借債成本急升的問題。因而導致整體需求下跌,使經濟增長放慢。

假如未來香港經濟真的轉差,大部分企業的營業額將會不增反跌。為了使盈利增長,企業惟有減低營運成本,那麼裁員便是一個重要選項。

人手減少後,但又要維持服務質素或產出,很可能更改工作模式或流程,甚至外判非主要業務給其他服務供應者。在這情況下,互聯網企業可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一般來說,由於多用資訊科技而少用人手,互聯網企業的運作模式較有機會比傳統企業的有效率。

學分析數據技術 提升競爭力

作為打工仔,為了提升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我們應分配多些時間去學習與互聯網企業運作模式相關的新技術,例如可以學習寫apps,畢竟apps是現時企業接觸消費者的重要渠道,而且沒全面普及。

另外,我們可以學習與分析數據相關的技術。基於顧客在網上的行為容易被紀錄,互聯網企業有能力收集大量顧客數據,所以可以就此作詳細的分析,繼而精準地銷售有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很多傳統企業為了和互聯網企業競爭,會學習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模式,例如在網上賣廣告、設網店、將綫上綫下服務打通等。所以我們學習相關技術,對在傳統企業生存也有幫助。而另一方向則是,學習不容易被科技取替的技術,例如是語文。

互聯網企業股票 需謹慎選擇

在投資方面,我們應研究投資哪間互聯網企業的股票,特別是如果我們在傳統企業工作,在事業上很難受惠於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甚至面對其發展的威脅。要對冲其影響,買股票是一個方法。

然而,互聯網企業股票眾多,我們要有所選擇,畢竟目前不少已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的賺錢能力不高。有報道說,在淘寶上的賣家,大部分是不賺錢。我對此不感到驚訝,出現這現象的可能是由於競爭激烈。其實這些賣家都是交易平台上的參與者,也許我們應避免投資這些企業。反而,平台企業是可考慮的選擇,因為能留在市場的參與者較少,意味着競爭沒那麼激烈,因而有較強的定價權。另一個方向是投資在促進互聯網發展的企業,例如其業務是生產手機、提供移動電訊網絡的企業。

總括來說,面對潛在加息背景下互聯網企業對傳統企業的挑戰,我認為學習新技術和投資相關股票是可行有效的回應策略。


(刊於2015年8月6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買股票學新技術 抗加息影響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打工仔可選擇什麼技術去進修?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早前接受網台專訪,談到青年人置業問題時,指他們必須作出一些犧牲儲錢,例如減少看電影、去旅行的次數。其言論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

有網民認為,以香港高企的樓價,就算盡力增加儲蓄,也難在短期內儲到夠付首期的費用。也有網民認為,有家底才是現時在香港買樓的關鍵條件。對我來說,這次討論是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無法從中得到助我買樓的有用新知識。

樓價高企 單靠儲蓄難買樓

我認為,由於香港樓價太高,如果一般收入的年輕人想上車買樓,關鍵不在於增加儲蓄,而在於增加收入。如果沒本錢靠投資賺錢,就惟有靠勞力多賺點錢。而增加工資收入不外乎是增加工作的時間,以及提高工作的時薪。

作為香港人,工作時間已經夠長了,似乎難再有增加的空間。着力的方向應該是增加時薪。

很多朋友都是從事固定月薪的工作。要提高時薪不外乎是獲僱主加薪,或盡量不加班工作。我認為,加薪幅度是受很多外在因素所影響的。相對之下,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完成工作,是自己較能控制的事情。例如我們可以減少跟同事聊天的時間,以及改善工作流程,以加快完成工作的速度。這樣的話,我們就可有更多的公餘時間用在提升職場上的競爭力,使自己有條件爭取較高的工資。

進修增競爭力 也要得其法

提升競爭力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學習自己所欠缺而對工作有幫助的技術。懂得選擇合適的技術去學習是很重要的。有的技術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可學會。然而,當擁這類技術的人在市場上是供過於求,工資一般來說不可能高。因此,如果我們花時間學習這類技術,付出時間與回報很可能不成正比。相反,若某類技術的人是求過於供,付出時間學此類技術可能有不俗的回報。

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學習的某種技術,是市場所熱切需求的。根據近期傳媒報道,在金融企業對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人才的需求殷切。而在IT業中,銷售工程師相對吃香。至於人力資源部門的工種,則以薪酬及福利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較大。

當然,這些職位的需求大多是要擁相關的工作經驗。因此,如果自己的工作經驗跟上述的不太相關,即使是學習到所需的技術,也未必能得到面試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學習與自己工作經驗相關而預計需求會增加的技術。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是自己的同行所沒有的。

(刊於2015年6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靠儲蓄上車 不如進修博加薪》)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打工仔可如何減少因轉行失敗而要付出的代價?


今年4月1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宣布行政會議決定不再續牌予亞洲電視。根據相關法例,亞視只可廣播至明年4月1日。

現時亞視面臨隨時結業的危機。一旦亞視結業,亞視數百名員工便會即時失業。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一個亞視員工,你會怎麼辦?

你大概會找以往幹開職業的職位空缺,因為你在這方面已累積了很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擁有相關的才能。但另一方面,你又會想,這工種再做下去的前景只會愈來愈黯淡,倒不如轉行,或許可以闖出新天。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不應排除轉行的可能性,即使轉行意味着要重新開始。在某種情況下,這代價是值得付出的。再者,有時候,愈是早着先機,就愈有利。

承認失敗 改變策略轉型

在轉行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面對不少挫折,甚至是失敗。我甚至認為,關鍵不是在於如何避免失敗,而是在於減少因失敗而要付出的代價。

最近看過內地著名互聯網企業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推薦的書《柔道戰略》。我特別對書中談及「受身」的內容感興趣,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要點。

「受身」是柔道選手被對手投摔時,為減低身體的衝擊以獲得安全的方法,目的是減少受傷的機會。這可以讓自己再投入戰鬥時,仍保有實力。

懂得運用「受身」的技術是很重要的,因為再強的人,也無法每次都能取得勝利,更何況是弱者。很多時候,失敗是無可避免的。我認為,將「受身」的技術演繹在現實生活上,就是及早承認現行策略的失敗而作出轉變。有時候,相比起盲目地堅持下去,承認失敗很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

書中舉了一個商場上的例子去說明這道理。一間叫Ryanair的航空公司在80年代中成立,開始時的經營策略是要為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服務。然而,其主要競爭對手英航展開了一場價格戰,大削機票價格,大大打擊了Ryanair的業務。因此Ryanair一度瀕臨破產邊緣。

面對這情況,公司管理層決定承認當時經營策略的失敗,而作出大幅度的改變。他們不再追求在服務質素上跟英航看齊,而將工作重點放在節省成本,所以盡力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轉型成一間廉價航空公司。受惠於策略的改變,Ryanair在不久後取得盈利。

水貨金融勢北移 應變要早

今天亞視員工的問題,我們在不久的未來也很有機會要面對,因為香港很多企業都快要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內地人透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產品日益盛行,可能會大大減低內地對香港水貨的需求;內地的金融業正推進利率市場化及各項改革,亦可能令部分在港從事的金融活動北移。因此,學會「受身」的技術對我們會很有用。

(刊於2015年5月23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借鑑亞視員工 轉行須早準備》)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不置業的好處?


明愛向晴軒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訪問了174人,當中有72%人認為結婚前必須先置業。調查要求他們就此想法選出四項原因,最多人選擇「想擁有自己的物業」和「不想租樓像替人供樓」。

看過明愛向晴軒的調查結果後,我心中有一個疑問,那些認為「結婚前必須先置業」的人的決定,為甚麼不會受房價高低所影響?

日常我們購物時,如果發現商家將產品加價,使產品價格比想像中高,我們很可能會認為加價後的產品已物非所值,因而取消購物的決定。

沉重房債 犧牲身心健康

可是,當作出置業的決定時,很多人卻好像不以這樣的方式去思考。也許,這是因為近年租金在大幅上升,如果決定結婚後不與家人同住,不買樓也要租樓,反正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這其實意味着,對很多人來說,結婚後搬出去住的價值很大。

很有趣的是,我發現自己的價值取向跟主流的很不同。我認為,錢不用來買樓,留着儲起也很有意義,自己一定不會在這樓價處高位時買樓。

我認為,金錢的功用會在關鍵的時候顯現出來。例如當經濟轉差,自己一旦不幸失業而手上沒有錢,就可能要被迫賣資產,可是資產價格卻處於低位,所以只能收回小量金錢。反之,如果有錢在手,就不用在價低時賣資產,日後資產價格回升時,財富會因而增加。

再者,有錢在手可讓自己有退路。總會有些時候,上司給的工作壓力很大,而且需要長時間工作,犧牲身心健康。可是如果你已買了樓,孭了沉重的房債,每個月都要支付高昂的供樓支出,也要硬着頭皮應付。但如果有錢,就有能力說不了。

港矛盾日增 前景不確定

對於一般收入的人而言,結婚後有了家庭和子女,支出會大增,是很難儲錢的。這意味着,在結婚前累積的那筆財富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去了,就需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累積起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最近我發覺,自己的開支常浪費在購買以為將來有用但最後沒用的服務或產品之上。例如因減價而多買的東西、參與健身室計劃、訂閱雜誌等。當然,上述這些開支相對買樓的來說,應該是九牛一毛。所以這反而帶出下一個問題:你是否肯定將來還會居住在香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買樓的需要未必如想像般那麼大。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早晚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壞影響。此外,香港世代和貧富矛盾日益惡化,衝突很可能會因一些事件而爆發出來,而這應會改變香港的政經形勢,所以我認為香港的前景很不確定。

長遠來說,自己將來會否在香港生活仍是未知之數,租樓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選擇。

(刊於2015年4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婚前置業 真的有需要?

文章在discuss.com.hk的討論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打工仔如何在經濟衰退期間保就業?


去年6月起,澳門博彩收益轉呈負增長。到了今年2月,澳門博彩收益同比跌幅便達48.6%。根據2014年上半年的數據,澳門博彩收益相當於當地生產總值的84%,反映博彩業的收入對澳門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信博彩收益的下跌將對澳門經濟造成重大的影響。

收入僅靠工資 須居安思危

作為個人,其實我們這些打工仔就好像澳門這類的經濟體般,收入主要來自單一來源。澳門就依靠賭博收益,而我們則是依靠工資收入。如果我們一旦失業而未能短期內找回工作,就只能靠積蓄去支付生活開支。

幸好,目前香港就業市場氣氛不錯,失業率維持在低位。就算目前工作的企業因生意不好而裁員,而令自己受影響,也應不難找到另一份工作。不過,我認為,做人應該要居安思危,要設想當香港就業市場同時面對周期性和結構性的衝擊時自己的應對方法。

想深一層,造成就業市場受到衝擊的原因不外乎是市場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大幅萎縮,而需求則要一段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面對這種處境,我們可尋找離港發展的機會。就如2000年初香港基建行業低迷時,不少從業員前往杜拜、內地、澳門等地發展。

留意新趨勢 探索轉行機會

可是,假如自己未能在海外找到工作機會,又或者因家庭關係而難以離開香港生活,也許就要探索轉行的可能性。我們要密切留意經濟情況的新發展,以了解市場對那種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在大增。我們要判斷需求的上升是否代表着一種新趨勢的形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思考以自己目前的工作經驗和人際關係可得到甚麼類型的工作機會。

例如在過去幾年,香港的重大基建項目陸續上馬,對建築工人的需求旺盛。即使自己的條件未必適合做建築工人,我們亦可以細心思考建築業中有沒有工種適合自己發展。我有些朋友就是在這行業從事行政工作,而這都是一般人有機會勝任的工作。

如果真的對該行業有興趣,我們可請教從事相關行業的朋友的意見,以了解行內情況,也可以請朋友幫忙留意相關的工作機會。而我們亦可看行業相關的書籍,以吸收知識和學習技能。不過,我認為,在還沒有得到工作機會前,盡量不要就讀年期長的行業相關課程,因為這要投入不少時間和金錢,而卻不知道能否將所學的知識和理論用得上。再者,這年代世界變化得很快,行業的興衰亦然,當我們讀完這課程後,相關行業很可能已不再興旺。

訓練思考語言 保持競爭力

我認為,我們應盡量將時間放在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因為無論幹甚麼工作,我們都可運用這些能力。而金錢則應投放在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使自己不單單靠工資為收入來源。

上述的策略或許不能讓我們在事業上平步青雲,但可以提高自己在經濟衰退期間保持就業的機會率。也有助減輕自己目前的工作壓力,因為有着一旦被裁員也可很快地找回另一份工作的信念。

(刊於2015年3月12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經濟有周期 須增就業能力》)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如何找尋低於實際價值的資產?


去年8月,港大教授周永新及其團隊發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研究報告後,社會各界沒有一致的意見。最近特首梁振英在其施政報告談到,扶貧委員會未來幾個月會為今年下半年啟動的公眾諮詢訂定框架及內容。

從現時的情況看來,就退休保障這議題,社會爭議仍多,除了那500億元啟動基金以示「承擔」,估計政府難以再短期內推出甚麼關鍵政策。所以,為了令自己在退休後能有足夠的錢過生活,我們都是要努力累積資本。

對於我這類連房子也沒有的「窮人」來說,如何靠投資去累積資本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生問題。如果能找到一套方法,讓我們尋找低於實際價值的資產,也許有機會在不太冒險情況下爭取理想的投資回報。

投資策略 找低估值資產

這使我聯想起《Moneyball》這套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著名棒球電影。電影故事講述,奧克蘭運動家這小球會在球隊總經理比利的帶領下,如何取得傑出成績。而他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到了一套方法,去尋找物超所值的球員。

傳統上,棒球球探主要依靠檢視球員的特質如腳程、臂力、打擊力量、傳球準承度等,以衡量其潛力。而比利則跟他們不同,他看重的是與球員表現相關的數據如上壘率、長打率等。他透過分析數據發現,當時球壇大大地低估了上壘率對球隊獲得勝利的重要性。因此,他着重找一些上壘率高的球員。而為了找到一些低薪而有此特質的球員,他願意犧牲球員的其他特質。

受此方法啟發,我認為,尋找低於實際價值的資產的第一步,是判定甚麼是為人忽略而又重要的數據。不過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投入時間去研究這課題,所以未有一個很確定的看法。

高盈利增長股 不及高股息股

也許我們應該從根本的角度看這一問題。如果你問我,為何我願意付錢去購買一項資產?我會說,這是因為我想獲得資產性收入,例如投資房產帶來的租金、投資股票帶來的股息等。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的資產性收入可不斷增加,最後可超過自己的日常開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依照這思路,我會注重資產回報率這數據。例如當研究是否購買房產,我會看重租金回報率;當考慮是否投資某一股票,我會着重其股息率。我不能說租金回報率或股息率是投資者不着重的數據。然而,有些時候,投資者的確會追捧盈利增長高的股票。而同一時期,投資者會相對忽略一些股息率高的股票。也許,我以後應該多在這些時期投資一些股息率高的股票,因為很有機會是低於實際價值的。

(刊於20151月23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難靠政府養老 投資首重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