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港拓高科產業 HTC經歷堪借鏡

9月底時,HTC宣布以11億美元出售其參與Google旗下Pixel手機的團隊及部分相關資產如專利授權給Google。有論者認為,HTC作這決定的原因是其經營手機業務不力,導致連續九季出現虧損,惟有出售業務給Google,以取得資金支持企業繼續發展。不少人為此事而感到可惜,曾風光一時的HTC今天竟落得如此田地,要出售旗下人才給競爭對手。

HTC曾是一個勵志的企業故事,它由一家代工商轉型為成功的國際手機品牌企業,公司市值在2011年一度升至338億美元。然而,自此之後,其市值不斷下跌,更曾在2015年裁員15%。由此可見,升級去發展自主品牌不一定為企業帶來成功。

鴻海專注代工業務 續擴張

相對之下,同是做代工商起家的鴻海科技一直專注於其代工業務,現時仍不斷擴張。例如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就在今年7月底宣布在未來四年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設廠。其實,就在HTC市值升至最高峰之前一年,富士康工廠接連發生工人跳樓事件。因此,當時富士康備受批評,面對要改善勞工勞動條件和工資的壓力。

富士康在內地僱用多達逾百萬名員工,挑戰之大可想而知。而代工廠的毛利一般都很低,難以應付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的環境。所以,當時很多人都看淡鴻海的前景。怎料七年後的今天鴻海不但沒有沒落,還在繼續發展。這是否意味着企業存活的關鍵不在於毛利?那關鍵會是甚麼?而代工廠是否永遠都只應當代工廠?

也許,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就關於如何發展新加坡經濟發表的想法,能為上述的問題提供一些啟示。在2011年出版的《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一書中,李光耀指出新加坡規模小,其經濟沒有所需的臨界規模,又缺乏人才,因此不太可能培養出國際大企業,反而會容易被強大的跨國企業所淘汰。李光耀認為,跨國企業會持續充當新加坡的經濟推動力,新加坡應繼續作為跨國企業的中間人,要設法找到未來會成為勝利者的跨國企業,盡可能吸引它們留在新加坡。

台市場不夠大 難敵跨國巨企

用這樣的思路去想,HTC的沒落可能就是由於其台灣本土市場不夠大,敗給強大的跨國企業如蘋果,以及有內地市場支持的華為、小米和OPPO。而鴻海的持續發展在於爭取到蘋果這家手機市場勝利者作為客戶。

跟新加坡一樣,香港的規模也小。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時,應用甚麼策略?很值得深思。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11月23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高樓價買樓 不如探索人生


在香港樓價高企下,不少年輕人苦於無法上車。然而,上車盤售價高達400500萬元,真的物有所值嗎?

相信大多數人的做人目的很可能都是追求美好的人生,而不是買樓。買樓只是我們追求美好人生的其中一個途徑。但既然樓價那麼高,如果我們不離家自住而又不買樓,會有些資金在手,又沒有供樓負擔,其實我們因此而有更多人生選擇,包括:

資金可投資股票 按喜好搵工

1. 投資股票和ETF:由於沒有置業,我們有資金投資股票和ETF。好處是可以透過將資金分配在股票、債券ETF、黃金ETF來分散風險。此外,沽出股票和ETF的交易費用比賣房的為低,當價格下跌時,較容易作出止蝕的決定,以保資本。不過,金融市場波動大,投資容易出現虧損。當樓價處於上升周期,投資股票和ETF的回報較有機會低於投資物業。

2. 從事工資較低但自己喜歡的工作:沒有置業也就是不需要每月供樓,有條件接受較低工資的工作。如果這份工作是自己所喜歡的,相信會很有動力去做,享受工作過程中的樂趣,生活質素因而提升。再者,由於肯投入去做,我們有機會做出成績。然而,從事人工較低的工作,可能會令我們難以應付生活開支。針對這問題,可以考慮多做兼職以提高收入。

3. 從事工資較低而工時短的工作:也許,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容易。退而求其次找一份工時短的工作,便可以有較多公餘時間參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以提高生活的樂趣。

有更多空間冒險 創業掌命運

4. 到外地工作:沒有置業的好處是有空間冒險,使自己的事業有大轉變。一些行業或職位在香港逐漸萎縮,到外地工作或能令自己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然而,若我們到外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結婚、照顧家人等原因決定回港,可能難以找到工作。這是由於一些僱主會擔心,之前長居外地求職者或與社會脫節。為了應對這潛在問題,我們在外地工作期間可以多回港參與行業活動,以跟進香港相關行業的發展。

5. 創業或當自由工作者:在這新經濟模式衝擊傳統行業的時代,不少傳統企業受到衝擊,在這類企業的打工仔的前途因而受到影響。而打工仔個人所作的努力未必太能改變所屬企業萎縮的命運。相對之下,創業或當自由工作者的好處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我們不停將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作出調整,以適應變化得很快的顧客需求。

總的來說,香港樓價高企未必是件壞事,因為這迫使我們探索其他選擇,也許最後我們因而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樓價升或跌 無殼蝸牛怎應對

香港樓價持續上升,相信很多無殼蝸牛會後悔沒有在之前樓價較低時置業。我自己也是沒擁有物業的人,但沒有後悔之前沒買樓,因為我認為自己不應在樓市高峰期買樓。只有這樣做,自己才可處於不敗之地。

如我在樓市高峰期買樓,而樓價隨之下跌,很可能要「坐艇」很多年。例如在19977月時買了樓,可能要等約十五年至20124月才見到樓價回到購入時水平。如在這段期間不幸失業或患重病,導致無力供款,我便要面對被銀行收樓的處境。銀行很可能會將那單位賣出。如果賣樓所得的金錢比自己需要向銀行清還的款項還要少,那麼我最終會失去物業,而又欠銀行錢。也即是說,之前辛苦累積下來的財富會因而化為烏有。

但不在高峰期買樓很可能使我將來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若我將來組織家庭而不與家人一起住,就可能要以高昂的價格買樓或租樓。

當然,樓價不一定會繼續上升,而可能會轉趨平穩,或甚至下跌。那麼,在不同的情景下,現在沒擁有物業的人可怎樣做?以下是我的想法。

情景一:樓價繼續上升

方法1:增加資產性收入

如果你的原則仍是不在樓市高峰時買樓,在情景一之下你會選擇租樓。假設工資漲幅不及租金升幅,就只能靠資產性收入來彌補,所以你可將多些時間放在處理投資上。剛開始時資產性收入未必很高,但其後隨着本金的增多和技巧的改進,也許會慢慢增加資產性收入。

增投資收入 提升職場競爭力

方法2:探索到其他國家生活的可能性

樓價持續上升,物價通常會隨着而上升。當我們退休時,香港物價可能已很高,未必太適合退休人士生活。那就不如探索到其他國家生活的可能性,到退休時可以搬到那裏生活。

情景二:樓價轉趨平穩,但仍然高企

在情景二下,隨着你的儲蓄增加,與樓宇市值的差距會逐步拉近,你購房的能力會慢慢增加。那總有一天可入市。如果你的工資較低,工資上升空間大,就可考慮將時間放在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以轉職至薪水較高職位。如果你的工資相對高,上升空間可能不大,那就將多些時間放在提升資產性收入。

情景三:樓價下跌

在情景三之下,你可等待樓價下跌至自己認為合適的水平之時,然後入市。但要注意的是,伴隨着樓價下跌,很可能就是股票價格的下跌,經濟的不景氣,以及失業率的上升。因此,你在等待的過程中,你要着重保住自己已擁有的資產的價值,及維持自己的工資收入。這意味着,你在投資方面要持有風險低的資產。在工作方面,你要保持就業,那就可能要多放些時間在自己的工作上。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抗裁員潮 轉當自由工作者謀出路

去年蝕近6億港元的國泰航空,繼在5月進行第一波裁員,在6月進行第二波裁員。這一波裁員涉及人數高達400,據聞當中不少人是基層員工。

新經濟衝擊 大企業打工仔難捱

很多時候,企業基於蝕錢而裁員。而蝕錢有很多原因,例如是管理層的決策錯誤、行業生態出現轉變等。國泰近年蝕錢的主要原因是在燃油對冲出現損失。可是,不少沒能力影響決定的基層員工卻要承受惡果。有員工會在這一波裁員存活下來,但由於企業經營情況未見好轉,下一波裁員可能很快會再來臨。

可以想像,國泰員工這陣子會有很重的無力感。當然,不只是國泰員工才會面對這種情況。我估計,在這中產階級正快速消失和新經濟模式衝擊傳統行業的時代,轉變較慢的大企業會受到較大的衝擊,所以在大企業工作的打工仔的生活會比以前難過。即使可以存活下來,享受着高薪,但未來潛在風險卻不小,畢竟一個人被裁與否與其工作表現未必很有關係。若人到中年,身居中層職位,要在受衝擊行業的另一大企業找到工作未必容易,因為中層職位空缺有限。

自由工作者 命運掌握自己手上

若想避開這種風險,也許當自由工作者是條出路。畢竟這樣做的好處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面對正在變化得很快的經營環境,我們可以改變對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作出調整。當調整過後,生意仍然沒有起色,我們可以再作出改變。再者,當自由工作者可以令自己有更多機會從事新工作。當我們學會新技能後,我們可以嘗試在自由工作者中介網站上承接相關工作。

相反,若在大企業打工,很多時候只能做着原來的工作,否則容易踰越到同事的職責範圍,引發不滿。

互聯網的發展使自由工作者更容易接觸有不同需要的客戶。國際上著名自由工作者中介網站包括Upwork、Guru、Freelancer等。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比較慢,暫時比較著名的網站則有Hellotoby。不過,我相信,只要有網站肯作出投資和加強推廣,將有助鼓勵更多人願以自由工作者身份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由於企業可透過外判工序給自由工作者以節省成本,因此相信本地的自由工作者中介網站上的工作會慢慢增加。

(筆者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7月8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AI搶飯碗? 打工仔主動出擊

最近幾個月,媒體出現愈來愈多關於企業用人工智能系統取代人手的討論。例如一間日本保險公司在1月起用人工智能系統去處理理賠事務,因而節省相關部門近三成的人手;基金公司貝萊德在3月底時宣布辭退40個員工,原因是要為一些基金改變投資策略—由主動投資策略,改為着重用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量化投資策略。

學習編程 藉人工智能賺錢

因此,我逐漸感受到人工智能系統對打工仔的挑戰。相信,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很多工作不需要人來做,由人工智能系統來做就可以了。面對這個挑戰,我嘗試提出以下兩個長期應對策略供大家思考。

(1)學習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去賺錢:

運用人工智能系統趨勢很可能會愈來愈盛行。我們何不順勢而行,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然後靠此維生。不過,應用這策略的一大障礙是學習編程。由於很多人如我自己一樣,沒有相關背景,相信會學得很吃力。

當然,我們不應因執行這策略的難度而卻步。我認為,當中的關鍵是能否在短時間內獲得收益。盡管學習過程可能是困難和漫長,但若我們能在過程中學到一些技術,能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有即時的幫助,那我們便有動力繼續學習相關的技術。對於這個問題,我現時沒有答案,惟有日後繼續探索。

(2)逃離容易被人工智能系統取代的工種:

若你現在是從事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種,那你就要有心理準備有一天會失業了。有研究指出,容易被人工智能系統取代的工種包括客戶服務、文書工序處理等相對簡單的工作。

長遠策略 避開易取代工種

但上文也曾談及,有企業現在開始用人工智能系統處理投資和保險理賠事務等比較複雜的工作。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潛能很大。畢竟,在企業和大學大舉投放資源去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背景下,相關技術應會隨着時間而進步的。若一般人投入時間去改進其在工作上的技術,其進步可能不及人工智能電腦的改進速度。逃離容易被人工智能系統取代的工種才是長遠的策略。

話雖如此,現在就去轉行未必是聰明的選擇。轉行要立時付出代價,例如減薪及適應不良等。短期內,我認為我們可以靠提升技術,令自己有能力作現時人工智能未能夠從事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學習一些電腦小技術,將自己工作的某些工序自動化。例如在辦公室工作的打工仔可以學習在試算表中錄製巨集,以省掉自己用在重複性工作的時間。

不過,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做上述的事情。那就惟有努力做現在的工作了。我們要有儲蓄的習慣,若將來不幸被人工智能系統取代而失去工作,我們仍有足夠的金錢去維持生活,同時趁空閒時間學習新技能,以幫助自己轉行。

(筆者文章結集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5月29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省時投資增值 善用美股ETF

盡管去年11月政府推出調控樓市措施,香港樓價在最近幾個月持續上升。作為無殼蝸牛的我,面對兩難:買樓涉及資金太多,若他日樓價大跌,自己便會損失慘重;將閒置資金存放在銀行,近乎沒有回報。

然而,物價不斷上漲,財富的實質購買力在下降。若能靠投資來賺錢,才可保住財富不縮水。可是,靠投資賺錢是談何容易的事?自己曾有一段日子在公餘時間投資股票,卻爭取不到有意義的回報,感到浪費了不少時間。因此,我近年放棄了投資股票。

最近讀過由前投行高層黃元山先生寫的書《FQ思維(2):穩健投資很簡單》,引發我重新投入投資市場的興趣。原因是書中主題介紹了一個既穩健又不需要太花時間管理資產的投資方法。

書中談到,一般散戶會着重靠揀股或入市時機來爭取投資回報,但這些都不是好方法。靠揀股賺錢的困難在於,投資者需要有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有時間追蹤市場資訊。而鑑於只持有一隻股票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很高,人們通常持有多隻股票以減低風險。可是,持有多隻股票的效果,可能跟買指數基金的差不多。至於靠入市時機賺錢的問題是,短期市場上落可預測性很低。

投資組合 宜不時再平衡

作者在書中指出,決定投資回報有三大因素,包括上一段提及的揀股和入市時機,還有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指將資金配置在不同類別的資產的投資方法,這些資產可以是股票、債券、黃金等。作資產配置的好處是可分散風險。據書中引用學術研究,在這三個因素中,資產配置才是決定投資回報的關鍵。

書中談到,配置甚麼資產在投資組合,及各類資產在投資組合所佔的比例,要視乎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和個人喜好,因此難以有最優模式。當確定了資產配置組合後,作者建議讀者可用美股市場ETF去實踐這投資方法。這因美股市場不但有追蹤各大股票指數的ETF,還有資源ETF,更有不同類型債券的ETF。

購入了相關資產後,作者建議讀者在適當的時候要作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操作。由於各類資產的價格隨着時間而有所變化,因而影響其佔投資組合的相關比例。這操作是要把投資組合回復至原來各項資產的分配比例。

學習了上述的穩健投資方法,筆者打算作出實踐。鑑於股市現處於近年高位,以及自己不想承受太高風險,我會參考書中提供的其中一個股票佔比較低的資產配置比例操作。一開始時只會以小量資金作嘗試。若成績理想,就可能每月將資金投入到這組合。

(筆者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4月26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打工仔抗裁員 新興行業有出路

九倉在3月初公布將不會再為有線寬頻提供融資。由於有線寬頻仍在蝕錢,這消息意味着該公司旗下的有線電視業務很有機會在短期內結束。據傳媒報道,對於這消息的公布,不少有線電視新聞部員工感到突然。

學技能 宜選知識少變需求大

盡管有線寬頻自2008年起已持續蝕錢,員工仍然對公布感到突然的原因可能是,九倉的其他業務在賺大錢,應有財力支持有線電視這業務。這件事對我的啟發是,如果身處的企業賺不到錢,或部門未能為公司帶來實質的利益,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公司有機會突然作出停辦的決定。

假如我現在是有線員工,我會抱着怎麼樣都好的態度。若有線最後可繼續經營下去,自己可繼續做現在的工作,是一件好事。不過,我會提高危機意識,從現在開始要做點事,使自己在企業一旦停辦後也可很快地找到其他工資相若的工作。

想到的是學習新技能,而自己可在短期內將之運用出來。換句話說,學成新技能後,自己可不斷實踐,以作出改進。否則,學過的新技能容易隨着時間而流失。

接下來的問題是學甚麼技能。我會選擇學習知識變化較少和有較固定需求的技能。這是因為現在的行業周期變得較短,若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學某種技能,學完後擁相關技能的人可能已供過於求,對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沒多大的幫助。再者,學習知識變化較少的技能,可減低學得慢而帶來的問題。

兼多職彈性就業 摸索前路

假如出現第二個可能性,就是有線真的如預期般停辦,而自己被裁員,也可將之視為好事,這是因為自己可以趁機轉而在新興行業找工作。新興行業會隨時間而不斷擴張,企業會不斷增聘人手,從業員應有較多的晉升機會。不過,轉行可能會使自己的薪金降低。因此,作這轉變很可能要立時付出金錢上的代價,更可能面對適應不良的問題;但走這條路的好處是可保障自己的生存。相反,留在原有行業,就可能要常常面對因公司收縮而出現的裁員或減薪的問題。

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自己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心儀的工作。那麼,同時從事不同的職業是一條可考慮的出路。成為身兼多職的彈性就業者的好處,是讓自己可同時參與幾個新興行業的工作,以慢慢摸索前路。

我可以一方面以兼職形式從事新工作,另一方面則以兼職形式去接從前幹開的工作來做。一旦新嘗試失敗了,我仍可保有一定程度的收入和自己老本行的工作經驗,使自己有資本不斷作新嘗試。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4月1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特朗普衝擊全球化 Slash求存?

特朗普自1月20日起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已作出不少行動,例如簽了行政指令以限制7個伊斯蘭國家的公民入境。

雖然此禁令受到阻撓,但特朗普奮力還擊,例如炒掉署理司法部長耶茨,認為她拒絕落實禁令。從這例子可見,似乎特朗普很有決心為美國帶來改變。因此,大家要認真思考特朗普的主要政策將如何影響世界。

貿然轉行 需面對風險

不少人認為,特朗普的當選將對全球化造成重大的挑戰。香港的全球化程度非常高。據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2013年2月發布的全球化指數,香港在全球60個最大經濟體中排名第一。而香港經濟被認為是大大受惠於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浪潮。若全球化的年代結束,應將打擊香港的長遠經濟前景。在這背景下,香港打工仔有可能需要作出大轉變,例如要轉行。

也許你有轉行打算,卻難有決心落實。畢竟貿然轉行很可能要面對減薪及未能適應新工作的風險。但繼續留在原來的企業工作,只會原地踏步。也許,放棄正職而同時從事不同的職業是一條可考慮的出路。最近有一流行名詞斜槓「Slash」去形容身兼多職的年輕人。他們以Slash符號去劃分自己的不同職業,例如「職業/職業/職業」。據青協青年創研庫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作估算,15至39歲的彈性就業者在香港就有多達13萬人。

身兼多職 要衡量代價

成為身兼多職的彈性就業者的好處,是讓自己有空間藉着從事新工作培養相關的謀生技能。相信大家不會否認,獲取謀生技能的最有效方法是透過工作中學習,而這是學院訓練所不能代替的。以兼職形式作新嘗試的好處是能減低一旦失敗而帶來的代價。因為你一方面以兼職形式從事新工作,而另一方面可以以兼職形式去接從前幹開的工作來做。一旦新嘗試失敗了,你仍可保有一定程度的收入和自己老本行的工作經驗。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成為彈性就業者所需要付出的潛在代價,如收入會比以前少,工作經驗有機會不被某些僱主認可。因此作這決定前,我們應衡量放棄正職工作的代價,及預計日後以兼職形式從事多種工作的潛在好處。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2月13日《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辣招令樓價更升 無殼蝸牛怎抗逆?

正如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指出:過去4年,現屆政府多次採取措施,成功遏抑外來、投資和炒賣需求,但「上車難」的問題仍然未解決。

自政府在去年11月初推出新的調控樓市措施以來,香港樓價仍持續上升。反映二手私人住宅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在過去一周雖稍為見頂回落,但仍高企於144.28,接近2015年的歷史高位。

樓價上升的可能原因是,最近推出的調控樓市措施使供應和需求同時減少,但供應的收縮快於需求的減少。畢竟措施加大了住宅交易成本,現時擁有多於一個住宅物業的人更難下賣樓的決定。若賣了物業後想在日後買另一單位,便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看來,除非很多業主想減持手上物業,或房產商加大推新盤的力度,否則樓價很可能在短期內會維持在高位。

只租不買 退休時成下流老人?

由於失去了容易上車的機會,相信很多無殼蝸牛會後悔沒有在之前樓價較低時置業。但基於樓價高,現在上車要背負沉重的負債,一旦樓價大跌而經濟轉差令自己失去工作,就可能無力供款,因而被銀行收樓。有了這想法後,就愈來愈抗拒上車。若日後樓價再升,就更難上車,有可能永遠都要以租樓來解決居住需要。現在租樓成本很高。不好彩的話,一輩子辛苦工作得來的收入,一大部分要用來交租。到了退休時,卻剩下不多的儲蓄,難以應付退休生活開支,成為下流老人。

樓價有起跌 惟技能不會被奪

然而,作為無殼蝸牛,面對着高昂的租房成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處境也許會迫我們比有房者更努力工作,及作持續進修以提升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若我們現在懶惰,將來退休時的生活可能會很艱難。但如果我們堅持持續進修,或因此而獲得有用的謀生技能。

重要的是,技能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奪去。反之,資產價值就會隨着市場的興衰而起跌。例如當樓價下跌時,有房者的財富隨之而減少。由於不用承擔每月沉重的供樓支出,無殼蝸牛可保持就業上的靈活性,可在事業上作冒險,例如到海外工作,投身一個有潛力的新行業,甚至是創業等。

下流風險增 更須提升競爭力

不過,就算經過了一番努力,也許無殼蝸牛最後在退休時只能剩下有限的金錢,不足夠在香港生活。然而,這不代表沒有出路。到時候可以考慮移居到物價低的地方生活。最好是現在鎖定一些目標地點,蒐集資訊以了解當地情況,更要趁當地樓價還在低位時置業,以避免重蹈覆轍。目標是當自己退休時,能擁有兩個單位,一個單位用來自住,另一個單位用來收租,用收到的租金來支付生活開支。另外,最好能培養一些終身的興趣,以使自己在退休時過的生活能較充實。

總的來說,面對高企的樓價,無殼蝸牛面對置業難的問題,有成為下流老人的風險。然而,受着這威脅,無殼蝸牛或因而更有動力工作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也因為沒有樓,他們更有條件在事業上作出冒險。即使最後未能取得成功,也可以在退休時移居到物價低的地方,過輕鬆愉快的生活。

(筆者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80後打工仔求生的35個方法》,有興趣可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刊於2017年1月19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