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缺乏資源的網媒如何利用數據創出成績?


最近,《新報》和《忽然一周》相繼宣布停刊。不少人認為,這反映紙媒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相反,網媒愈來愈受歡迎,最近更有新的網媒成立。

最近讀過由黃雅麗和方健僑合著的書《創業大時代》。書中訪問了幾間成功的香港startup,其中一間為網媒Lifehack,是我最感興趣的故事。這是由於Lifehack採取一種很特別的運作模式,對我很有啟發性。

Lifehack為一家刊登有關職場智慧、人際關係及生活百科文章的網媒。根據書中所述,目前其每月瀏覽量高達2,000萬。Lifehack摒棄紙媒編輯主導,堅持數據先行。

起題吸睛 寫作手法致勝

根據創辦人何樂頌所說,Lifehack編輯會利用其系統瀏覽當時最多人談起的話題,然後立即找作者撰寫相關文章,希望把握時機引起最多讀者注意。但題目不是最關鍵,他們更着重的是寫作手法。Lifehack編輯會向作者提供簡短的寫作指引,例如用正面的角度去寫、副標題要由「你」或「你的」開始等。

當文章完成及發布到Lifehack網站後,編輯會透過不同的數據去了解讀者的反應。數據包括被閱覽的次數、轉載次數、閱讀時間、被觀看的長度、讀者的來源、經多少重轉載等。Lifehack編輯根據數據去分析文章可在那方面如標題、鋪排、筆調、有否小題、有否引述名言、以名人為例/以普通人為例等作改善。他們甚至會用A/B測試手法去驗證不同方案的結果,例如將同一篇文分別配上兩種標題,隨機地出現在不同用戶面前,看那一標題的文章能吸引較多用戶點擊。

我認為,像Lifehack這樣的網媒跟一般紙媒運作模式的不同,反映了兩者目標的不同。很多紙媒是想藉報道和評論文章去影響讀者的想法。而Lifehack則是為讀者提供其喜歡的文章。換句話說,Lifehack是以顧客為導向。可以想像,在言論自由的地方,這樣取向的網媒最後會比紙媒受歡迎。

招聘寫手 反不重知名度

Lifehack的故事令我回想起之前在這專欄介紹過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Moneyball》。電影故事講述,奧克蘭運動家在球隊總經理比利的帶領下,如何取得傑出成績。奧克蘭運動家是家沒有錢的小球會,惟有採取與別不同的方法去尋找廉價而優質的球員。比利透過分析數據發現,當時球壇大大地低估了上壘率對球隊獲得勝利的重要性。因此,他着重找一些上壘率高的球員。而為了找到一些低薪而有此特質的球員,他願意犧牲球員的其他特質。

而我估計,Lifehack一開始營運的時候,是沒有錢去請知名作家為其寫文章,因而放棄了傳統紙媒的做法。Lifehack選擇的運作模式是,着重寫作模式和題目,而不着重作者的知名度,所以可以用平價請人為其寫文章。

至於對我的啟發是,任何缺乏資源的人都需找到一個不需投入很多資源也可成功的運作模式,而不是在鬥多資源的遊戲中苦苦掙扎。

(刊於2015年9月4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網媒新模式 堅持數據先行



後記:

朋友看完這篇文章有一很好的總結 : 用數據找到自己能立足的niche market。他這句話提醒了我,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發現很多未被滿足的需要。在這很多行業都面對產能過剩的時代,如何用好數據發現需求而將過剩產能消化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題目。誰做到了,誰就可取得不錯的回報。我們現在有了這認知,下一步是找相關的工具和學習相關的知識。

如果我們想了解最近人們對什麼話題感興趣,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看最近在Google搜查次數高的關鍵字,Google Trends的網頁就可提供這樣的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