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為何打工仔應考慮投身公務員?


最近跟朋友聊天,話題總離不開就業情況,例如自己的工作愈來愈唔穩陣、一些朋友要放無薪假或被公司裁掉、找工有多困難等。事實上,自從金融海嘯爆發後,我有很多朋友被裁員,今日又多了一個了。

跟之前幾年的情況不同,今次不少朋友花了幾個月還未找到合適的工作。現時市場上的職位空缺仍然少之又少。雖說近期股市大幅反彈,但經濟好像還未復甦,就業市場似乎不會在短時間內會好轉吧。

企業凍招聘 政府續請人

我問朋友,如果我不幸被人炒掉,可以怎麼辦?他說,你可以轉行嘛。你畢業後工作只有幾年,還是可以重新開始吧。

我回應說,那裏會有空缺呢?現時差不多所有行業都在收縮,大部分企業均傾向凍結人手。消息靈通的他答道,你不妨多留意一下政府職位的廣告,最近也有不少朋友找到政府工呢。

的確,我想我們是時候考慮政府工了,雖然好像有點遲,畢竟競爭愈來愈激烈,不像過去幾年般容易入職。而有趣的是,從前我們都對政府工不太感興趣。我們從前會認為,政府機關論資排輩,作風較官僚,工作難有發揮機會,加薪的速度又慢。

成家立室後 首重工作穩

年輕人應該要到商界闖一闖,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嘛。不過,時移世易,我們老了,開始厭倦沒完沒了的工作、不停提高的工作要求、經常轉變的工作內容等。

你可能會罵我無志氣和短視吧。可是,當你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相信會比較盼望生活和工作可以較穩定。能找到一份夠餬口、不易被裁員和減薪、能準時收工的工作,已很足夠了。

無疑,金融海嘯改變了我們的生涯規劃。我們原以為可以在商界工作幾年後,確立自己在該行業謀生的競爭力,然後買樓、結婚、生仔。可是現在,我們隨時會面臨失業,而又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工作的困境。

理財轉保守 增值迎競爭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我想我們要作一些改變。我們在理財方面應該要保守一點,盡量減低開支,非必要時也不要買樓,以保留充足的現金。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內地同胞難以跟我們競爭的謀生技能。畢竟,內地一年就有600多萬人畢業,平均月薪也只是2,000至3,000元人民幣。以我們現時收的工資,是可以在內地聘請一個擁有幾年管理經驗的經理級人馬;要直接跟他們競爭是愚不可及的事。

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怎樣做?我想,投身公務員行列可能是其一,畢竟成為公僕的其中一個資格是要有香港身份證。

(刊於2009年6月15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投身公務員 海嘯救生圈?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為何金融業和貿易物流業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我畢業於03年,那年頭是沙士後期,找工作仍十分困難,月薪低至五、六千元的職位也有很多人爭奪。幸好,香港鄰近的是號稱“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受惠於全球貿易一體化,正是欣欣向榮。也同時帶旺了香港的貿易及物流行業,吸納了不少我的朋友從事相關工作。

到了05-08年,金融業火爆,無論是零售銀行、商業銀行、甚至是投資銀行,也前所未有的大量招攬畢業生加入。更甚的是,本來已投身貿易及物流行業的朋友,也因種種原因,轉投金融界工作。

「好穩陣」行業 亦現栽員潮

09年的今天,似乎時代正在逆轉。我們原以為“好穩陣”、“可以長做長有”的行業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而我甚至懷疑,這兩個行業能否支撐現時這樣大規模的就業人口?更擔憂裁員潮何時才能完結?

首先講一講金融業。由於金融機構在過去幾年依靠出售基金、如迷你債券之類的結構性金融產品,賺取大筆利潤,便大開分行,增聘人手,以擴展個人理財業務。可是,自雷曼迷債事件後,不少投資者對此類金融產品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也因此,在過去幾個月的銀行裁員潮,個人理財業務部正正是重災區。

再看貿易及物流行業。國家的產業升級政策和全球貿易萎縮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近期中國沿岸省份的大量工廠倒閉。廣東省正是重災區。因此香港貿易企業的生意大幅減少,正鬧裁員潮。

之所以說問題是結構性,是因為我認為即使經濟復甦,工種未必會回升至之前的數目。

就以銀行的零售銀行業為例,經過雷曼事件之後,香港人會再像前幾年般大舉購買銀行的金融產品嗎?另一方面,珠三角已倒閉的生產低增值產品的工廠會重開嗎?而香港在海運方面流失予深圳的生意會回流嗎?

中小企省成本 工種北移

也許我們應該要有心準備,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能制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新工種未必會在短期內出現。而我更擔心的是,很多服務業企業為了進一步節省成本,正進一步把低技術工的工種北移。過去只有大企業做,但現在連中小企業也開始有所行動。這是由於現時企業開源很難,唯有集中力量去節流。基於香港人和內地人的工資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將工種北移就是其中一個好方法。所以我相信,這些工種北移了就不容易回來。

也許我們應該祈求新的泡沫快些出現,那就可以吸納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會否就是最近經機會提出的六項優勢產業呢?

(刊於2009年5月4日《香港經濟日報》,刊登時的標題為《經濟結構問題 年輕人難找工作